评论 > 言论 > 正文

孙立平:俄乌战事对于中国没有好处只有坏处,但没有想到坏处这么多

作者:

题目中的话不是我说的,是阎学通教授说的。

阎学通教授是我在清华大学的同事,也是老朋友。最近,我在看他接受凤凰卫视吴小莉的一次采访。其中的一些观点,对我很有启发。

俄乌战事对于中国没有好处、只有坏处。这是阎学通教授2022年即俄乌战争爆发那一年就提出的判断。到第二年,也就是2023年底,他又说,没有想过坏处这么多、负面影响时间这么长。

对于俄乌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人们讲了许多了,判断也不尽一样。而在这次采访中,阎学通教授提出一个看法,这是别人没怎么讲过的,我觉得很值得我们注意:

阎老师说,出乎我意料的是我没有想到因为这场战争,让欧洲国家形成了经济安全的强烈概念。它们把经济安全作为制定战略的重要根据或者思考方向,于是导致在中美战略竞争中大幅向美国倾斜,使得原先在2010年以后形成的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全球性战略平衡被破坏掉了。不仅仅是欧盟,其他国家甚至一些东盟国家都放弃了对冲战略,它们把经济靠中国里的经济安全抽出来了,纳入了安全靠美国,也就是说经济安全也要靠美国。

其实,阎学通教授这篇访谈,最引起我兴趣的部分,就是他对欧洲的看法。

其原因是,中美之间的对抗,已经是非常确定的事情,其间的变数也比较小。但欧洲的情况不一样。虽然欧洲是美国最亲密的盟友,而且欧洲与美国价值观的基础是牢固的,但在在文化上,两者又有明显的差异。有人用这样一种形象的说法来说明这种差异:美国人来自火星,而欧洲人来自金星。意思是说,美国人崇尚实力,而欧洲人正在摒弃实力,他们企望的是康德所描述的"永久和平"。这导致了双方在重大战略与国际问题上的分歧与不同做法。

总而言之吧,在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与欧洲保持一种相对友好至少是比较缓和的关系,无疑是明智的。但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后,情况正在发生向相反方面的变化。尤其是在最近,两方面的进展值得注意。

一是俄乌战争的演变。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后,西方阵营明确地站在乌克兰一边,但在实际的对乌援助上,特别是军事援助上,主要是由美国主导的。但在经历美国对乌援助一度在国会遇阻,而且在面临总统大选的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情况正在发生明显变化。从过去几个月时间的情况看,欧洲在援助乌克兰问题上的态度越来越积极,越来越坚决。连原来一直畏首畏尾的法德两国,态度也越来越鲜明。

本月初,在北约防长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北约对乌克兰的安全援助和演习》的文件。这份文件的用意很明显,欧洲将在援乌事务上发挥越来越强的主导作用。如果美国指望不上,欧洲就要独自面对俄乌战争问题。可以想见,俄乌战争的这种变化,无疑将对中欧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二是中欧之间的贸易紧张加剧。我原来一直有一个看法,如果将地缘政治的因素排除在外,仅从经济特别是贸易的角度说,中美的经济关系要比中欧的经济关系更为好办。为什么这么说呢?中美之间的经济互补性要更强,而竞争性则比较弱。因为美国是玩高科技、金融和服务业的,而中国的优势是制造业。美国完全可以用在高科技和金融上挣来的钱买中国物美价廉的工业品,其间的竞争性是不大的。

而欧洲的经济结构与美国是不一样的。欧洲的强项是传统工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比如汽车、工业母机的制造等,此外还有一些农产品的精加工,如酿酒、奶制品等。也就是说,欧洲是处于产业链的中上游。在中国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因为我们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与欧洲产品的竞争性并不强。但在我们开始处于转型升级阶段之后,这种竞争性就日益凸显出来。正因为如此,这次美国对中国新能源车征收100%的关税,但实质性的意义并不大。而这次欧洲加征关税的幅度虽然没有美国大,但对中国的影响,却大大强于前者。

前一段时间我就说,大拆解的下一步可能是产能战争。现在也许这一步已经到了。

如果这两个因素交织在一起,情况就会变得更加严峻。最近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提高关税,实际上就是这两个因素叠加的结果。德国联邦副总理哈贝克最近明确表达了这种看法。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孙立平社会观察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627/2072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