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文集 > 正文

程晓农:中国的养老危机

作者:
中国很快就要进入深度老龄社会了,但是,由于国家社会经济战略的严重失误,导致深度老龄社会即将面临养老危机。2019年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实验室的预测是,养老金危机会在2035年爆发;现在中国经济每况愈下,地方财政捉襟见肘、债务深重,养老金危机可能提前好几年就发生。 一旦养老金危机发生了,不但老年人可能不易生活,而且他们的子女也立即会感受到财务压力。由此看来,养老金危机不只是老人的噩梦,也是全国性的社会危机。

中国很快就要进入深度老龄社会了,但是,由于国家社会经济战略的严重失误,导致深度老龄社会即将面临养老危机。2019年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实验室的预测是,养老金危机会在2035年爆发;现在中国经济每况愈下,地方财政捉襟见肘、债务深重,养老金危机可能提前好几年就发生。事实上,中国养老金危机的爆发,会关系到城市里几乎每个家庭的家境和未来。

一、中国深度老龄社会的由来

国际上通常认为,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人占总人口10%的时候,这个国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当60岁以上的人超过人口的15%时,属于中度老龄社会;而这个比重超过20%,就属于深度老龄社会了。社会的深度老龄化会让该国的经济活力逐渐降低,而依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年人将越来越多。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必然在最近进入深度老龄社会,这是一个稍有人口学常识的专家都能想到的问题。中华民国成立后,长期的军阀混战,再加上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导致整个二十世纪前半期人口伤耗严重。直到中共建立政权之后,人口出现了快速增长,从50后这一代开始,中国的人口迅速增长。

然而,从本世纪开始,50后这代人开始退休,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就会必不可免地发生。因此,中国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化的速度不断加快,现在中国已有18%的人口在60岁以上;要不了几年,就完全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了。

3年前,中国媒体《第一财经》的记者分析了336个地级市、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人口普查数据,发现当时全国已有149个城市进入深度老龄化的人口状态,占全部城市的44%,而这个比率每年还在上升。

如果说,医疗条件的改善会延长人的寿命,也因此产生了全球性的人口老龄化现象,那么,中国本世纪的人口老龄化还有一个独特的难题。那就是,七十年代末期开始的独生子女政策还导致了人口结构的畸形化,即城镇人口中年轻人口相对收缩,使得一对中年夫妻要承担四位年老长辈的长期照护。

独生子女政策的出台,原本是人民公社经济管理制度以及由此造成的农业生产力低下所产生的必然结果。由于粮食产量增长很慢,人均口粮不足,所以,中共一方面坚持50年代开始的、在城镇严格地用粮票限制粮食供应总量的做法,也从1980年开始,在城镇推行独生子女政策。虽然农村经济改革打碎了人民公社制度,粮食短缺已经缓解,但政策惯性却导致独生子女政策一直到最近才放松。

二、养老金危机即将爆发

老龄化社会最关键的社会经济问题是老有所养。谁来养老人?不管是由政府的养老金系统和长期照护系统来支撑,还是由子女赡养老人,独生子女政策所造成的人口畸形化,都必然加重中国的深度老龄社会之养老危机。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下属的社会保障实验室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提到,中国到2035年国家养老金系统的多年积累将耗尽。这则消息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多方关注,而中国国内则很少有人注意这则可能影响到每个城市家庭财务状况的重要信息。

其实,中国社科院的社会保障实验室过去五年来每年都发布《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每次的内容不断更新;而五年来唯一不变的结论就是,中国到2035年会爆发养老金危机。所以,这不是一个爆炸性新闻,而是一个讲了五年、却不被中国人重视的旧闻。之所以中国人不予重视,可能是因为,大家不太愿意面对这个令自己糟心的消息,同时宁可相信政府会解决这样的问题。

那为什么过去几年国际媒体不关注中国即将爆发养老金危机,现在却突然开始关注这个旧闻呢?原因是,全世界对中国经济再也不看好,所以,与五年来的历次报告相同的结论,此刻就吸引了国际媒体的目光。各国记者知道一个道理,如果养老金系统入不敷出,只要中国经济还能成长,财政就能补贴养老金系统,所以养老金系统入不敷出,就不会成为危机。但是,过去两年来,中国经济垮塌了,各级财政债台高筑,已经拿不出钱来补贴养老金系统,那养老金系统的财务危机就可能提前爆发。这就是中国的养老金危机会引起国际媒体纷纷报道的原因。

其实,中国将会爆发养老危机这件事,并不是秘密,中共高层早就知道,只不过他们一直在拖,希望能混下去。直到今天,养老金危机即将爆发,中共高层仍然束手无策。去年2月25日中国的《财经》杂志报道,已卸任的央行行长周小川在“第五届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发表讲话。他说,中国现有的养老金基础并不好,国际上多数国家养老金的总量占GDP的50%-100%,有的国家占比超过100%,而中国的这个比例只有10%。周小川表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上最突出的,养老金缺口比其他国家更大;所以,未来的挑战很大,不要回避难题,不要认为养老问题还有拖延的机会,以后会更艰难。

如果说,中国社科院社会保障实验室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是一个客观的研究成果,那么,周小川的讲话其实是用他可能用的话语,从决策层面点出了高层的犹豫和为难。那中共决策层在养老金危机上,为什么如此为难呢?

三、地方财政的“资金饥渴症”

中国的养老金系统跟其他国家相似,是现收现付制,即当年收入的养老保险金用于即期的养老金给付。如果当年收大于支,就产生结余;若支大于收,则靠财政补贴。实际上,剔除财政补贴的话,从2015年到2018年,中国每年的养老金都是支大于收,比如,2015年亏1,731亿,2018年亏4,504亿。在房地产高歌猛进的年代,地方政府不缺钱,补贴养老金缺口,还不算困难。

但是,2019年发表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提出了如下预测:随着退休人口迅速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增长会跟不上支出的增加,即使算进去财政补贴,累计结余也会逐步耗尽,到2035年,养老金就无法再按过往的标准如数发放了。

必须强调的是,这个2035年会爆发养老金危机的预测,是五年前按照中国房地产泡沫不会破灭、经济不会衰落来推断的;现在中国的经济每况愈下,地方财政捉襟见肘,那爆发养老金危机的时刻,就再也不是2035年了,而可能是提前好几年就爆发,比如,可能就在2028年前后,这个严重的警号离今天只有不多的几年了。

中国很少有人考虑过一个问题,那就是,财政能拿多少钱出来填补每年的养老金窟窿?中国各省市的养老保险金是分省市各自管理的,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补贴;而地方财政入不敷出时,仰赖中央财政补助。这是朱镕基时代实行中央、地方税制改革的结果。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自由亚洲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622/2070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