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国文化 > 正文

中国古代的翻译人员

作者:

中国古代的翻译人员

魏晋南北朝唐

魏晋南北朝时,各民族进一步大融合,会外族语言的人愈来愈多,到了唐代,与外国关系更密切,翻译人员也就更多了。不过,整体来说,从南北朝至唐代,官方的翻译机构和译员主要从事佛经的翻译工作,唐代译人和译经数量的是历代之冠。相比之下,官方编制的翻译人员就十分有限,在《唐六典》中记载,“鸿胪寺译语并计二十人,”此外,中书省也配置译语人,称“直中书译语”。译语人品级地位不高,其升迁不超过从七品下的典客署令职位。但是,他们往往被委派出使西域等重要任务。

中国古代的翻译人员

宋辽金

宋辽金对峙时期,为了知已知彼的需要,宋朝在生员考试中增加了翻译女真文、契丹文和西夏文的内容。而西夏、辽和金国,为了吸收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特别重视翻译工作。

党项族李元昊建立西夏,创制西夏文字,重儒兴佛。官方选派贵族官僚子弟翻译《孙子兵法》、《六韬》、《贞观政要》等大量汉文典籍与佛教经典。佛教是西夏的国民教育,刻字司只是负责印制佛经佛画的官方机构,与翻译工作没有关联。

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除了仿效汉字创制契丹文字,也仿效汉制设立百官。官方不仅重视汉文书籍的收集,也很注重翻译的工作在州以上行政机关设立专门的译文机构。辽道宗下诏制定了译史的升迁等级,按照供职时间长短和工作水平的高低决定其是否升职,藉以激励译员。

女真族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创制女真文字,也推行汉化政策,朝廷先后设立译经所,弘文院,将《孝经》、《易》、《书》、《论语》、《孟子》等汉文典籍儒学经书译成女真文。金世宗对宰相们说:“朕之所以命令翻译五经是要女真人知道仁义道德所在”。

中国古代的翻译人员

责任编辑: 李冬琪  来源:新三才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3/0812/325527.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