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动态 > 正文

钟原:李尚福、魏凤和被通报泄露了什么?

作者:
所谓的“对抗组织审查”,应该是指当事人不承认被查的问题,还可能私下串通、搞攻守同盟或做伪证。通报称,李尚福“收受巨额钱款,涉嫌受贿罪”。如果李尚福“对抗组织审查”,可能不愿承认自己受贿。李尚福被消失后,应该很快失去人身自由,估计没法再与其他人串供,只能死硬不认。

2023年3月5日,李尚福魏凤和在中共人大会议上

6月27日,中共党媒新华社发出了李尚福、魏凤和被处理的通报,试图将两人的问题仅淡化为贪腐,但又称对“军队建设”和“高级领导干部形象”造成“极大损害”,而且“危害特别巨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前,中共不得不通报这两人的问题,但难以降低影响,无形中还泄露了更多信息。

两任中共防长“对抗组织审查”?

通报称,2023年8月31日,李尚福因“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立案审查调查;2023年9月21日,魏凤和因“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立案审查调查。通报称两人都“对抗组织审查”。

所谓的“对抗组织审查”,应该是指当事人不承认被查的问题,还可能私下串通、搞攻守同盟或做伪证。通报称,李尚福“收受巨额钱款,涉嫌受贿罪”。如果李尚福“对抗组织审查”,可能不愿承认自己受贿。李尚福被消失后,应该很快失去人身自由,估计没法再与其他人串供,只能死硬不认。

通报还称,李尚福被调查,是因为军委纪委监委查办案件中发现了“问题线索”。换句话说,李尚福可能被其他人咬出了受贿问题,但他不愿承认,被称作“对抗组织审查”。

李尚福2003年12月开始任总装备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受贿行为应大致从此时开始。2013年9月,李尚福调任总装备部司令部参谋长;2014年12月任总装备部副部长;2016年1月任战略支援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2017年9月任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2022年10月升任军委委员;2023年3月任中共国防部长、国务委员。

李尚福不断高升的一系列职位,为其提供了受贿的大把机会。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装备部任职,是军队里的肥缺,“收受巨额钱款”自不在话下。这些受贿行为,只要有人咬出,当事人再“对抗组织审查”基本也是徒劳的。

2023年7月,中共发布了“关于征集全军装备采购招标评审专家违规违纪线索的公告”,倒查2017年10月以来违规违纪的装备采购招标行为。李尚福2023年8月被正式调查前,中共党魁就提前下令搜集李尚福及其属下的受贿线索。

很多行贿的人不会主动曝光自己行贿的丑事,调查人员通常只能掌握一小部分证人和证据。李尚福应有巨额财产,但可能拒绝交代来源,也会被当作“对抗组织审查”。不过,军队纪委的手段估计比中纪委更残酷,李尚福是招架不住的,最终很可能被迫交代了更多问题,并咬出了更多人,等于“对抗组织审查”失败。

魏凤和也被通报了受贿问题。魏凤和1994年开始先后任第二炮兵某旅旅长、第54基地参谋长、第53基地司令员;2005年起任二炮副参谋长、参谋长;2010年12月任中共军队副总参谋长;2012年10月任二炮司令员;2015年12月任火箭军司令员;2017年10月升任军委委员;2018年任中共国防部长、国务委员。

魏凤和的主要经历在二炮、火箭军,这也是很烧钱的军种,贪腐的机会自然多多,二炮、火箭军应该早就是贪腐之窝。魏凤和大概是被落马的大小火箭军将领们咬出来的。魏凤和也试图“对抗组织审查”,当然同样是徒劳的,最终可能交代了更多问题、咬出了更多人。

2023年3月11日,中共军委委员在人大会议上排队上台宣誓,右前为张又侠,其后为何卫东、李尚福。(Lintao Zhang/Getty Images)

李尚福曾给谁行贿?

李尚福的通报中还称,他为“谋取不正当利益送给他人钱款,涉嫌行贿罪。”

李尚福一路升迁,除了不断向习近平和上级军官表忠,还需要向上送钱。中共军队买官卖官盛行,10年反腐后依然照旧。李尚福不敢向习近平行贿,但应该向军委其他人行贿,以获得升迁的机会,再贪更多的钱。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曾是中共军队总装备部的直属单位,李尚福很可能向时任总装备部官员行贿,2003年当上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之后可能开始受贿,提拔给他送钱的军官,然后再往上送。当时的总装备部军官疯狂敛财,大多数现已退休或倒台了。

2013年9月,李尚福进入总装备部,先后任司令部参谋长、副部长;2016年1月任战略支援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2017年9月任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当时习近平已经上台,李尚福要获得这一系列职位,需要习近平的认可,还需要军委委员的推荐。这期间,李尚福可能向军委委员们行贿,才能得到升迁机会。

中共第十八届军委(2012年至2017年)成员包括:军委主席习近平;副主席范长龙许其亮;委员常万全、房峰辉、张阳、赵克石、张又侠、吴胜利、马晓天、魏凤和。

他们多数已经退休;房峰辉已落马;张阳已自杀;吴胜利2020年也被查,已死亡;魏凤和现在也落马了;只有张又侠还在任。

2012年10月,张又侠任总装备部部长,并成为军委委员,是李尚福的上司。2013年9月,李尚福先后任总装备部司令部参谋长、副部长,直接辅佐张又侠。李尚福2016年1月转任战略支援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2017年9月接替张又侠任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

中共第十九届军委(2017年至2022年)成员包括:军委主席习近平;副主席许其亮、张又侠;委员魏凤和、李作成、苗华、张升民。

李尚福若继续行贿,应该仍不敢绕过张又侠。据称,张又侠向习近平推荐了李尚福,李尚福2022年晋升军委委员,后接任国防部长。不知李尚福是否也向其他人行贿。许其亮已退休,之前曾有被查传闻;魏凤和与李尚福同时落马;李作成已退休;苗华、张升民续任二十届军委委员。

如果李尚福也曾向这些人行贿,高压之下很可能被迫交代;但目前除了魏凤和外,尚未看到其他人出事。因此,通报公开的行贿受贿问题,应该并不是真正的大问题,否则会牵连其他军委委员。

“忠诚失节”的只有魏凤和?

魏凤和除了受贿问题,通报还称他“信仰坍塌、忠诚失节”;但李尚福的通报中没有类似的话。

李尚福既受贿、又行贿,按理说问题比魏凤和严重,但通报并未说他有“忠诚”问题。魏凤和只有受贿问题,没提行贿问题,但被加了一句“忠诚失节”。通报玩文字游戏,仅称“忠诚失节”,没有说“不忠诚”或“两面人”,恐怕是中共高层不允许这样说。日前有“红二代”对外放料,称军中有不少“两面人”,正等待机会拿下习近平。这恐怕成了中共高层的一大忌讳。

之前落马的大小官员通报中,时常被冠以“不忠诚”“两面人”“阳奉阴违”“不知敬畏”,还有的被称为“政治野心极度膨胀”“搞团团伙伙”“成伙作势控制要害部门”等。这些人都不算习近平亲自挑选的,正好顺手拿掉,落马后还往往被称作“遗毒”。

习近平最看重军队,上台后清洗的力度也最大,应该自认为后提拔的都是忠诚的、没有二心的。魏凤和、李尚福两任防长同时落马,至少是中共党魁看走了眼,军委其他人也难逃其责。虽然中共防长并无实权,但毕竟是军委委员,也是一个门面。习近平抓了10年枪杆子,军队却出了这么大的问题,假如公开称这两人“不忠诚”或“两面人”,实在有失颜面。

三中全会前,中共才不得不通报李尚福、魏凤和的问题,以便在三中全会上走过场,但这对中共军队和政局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魏凤和“忠诚失节”的问题,应该来自火箭军,估计落马的火箭军将领们都有行贿、受贿和“忠诚失节”问题,几乎被一锅端,最后还要从其它军种调入主官。

习近平掌权10年后,提拔李尚福为军委委员、国防部长,上任半年就被消失,若还称他有“忠诚”问题,不但中共党魁没法对内交代,张又侠、苗华、张升民等都可能被牵连。因此,李尚福即便有“忠诚”问题,也不能说。

李尚福、魏凤和的通报都称,审查调查中还发现“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线索”。这里面可能包含了“忠诚”问题,但无法明说,只好以此作为敷衍。

魏凤和、李尚福还兼任国务委员,属于副国级官员。副国级官员都不“忠诚”,中共高层将难以在三中全会上自圆其说。即便这两人的通报被降调处理,但仍极具冲击力。通报称,他们“严重污染部队政治生态”,给“军队建设”和“高级领导干部形象造成极大损害,性质极其严重,影响极为恶劣,危害特别巨大。”

影响到底有多大,中南海应该最清楚。6月17日至19日的中共军队政治工作上,习近平讲话提到“世情、国情、党情、军情都在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持续深化政治整训”,以确保枪杆子始终掌握在“忠诚可靠”的人手中。

中共再度把枪口转向内部,防止军队内乱变成头等大事,谁都难获真正的信任。军队整肃仍在高调进行,但贪腐并非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三中全会还有谁可能被通报?

李尚福的中央委员资格,应该在三中全会上被拿掉。

前火箭军司令李玉超也是中央委员,他仍在失踪状态、未公开通报,但三中全会上可能会被通报、拿掉中央委员资格。

前火箭军司令徐忠波也是中央委员,他在今年3月的两会上亮相,不知是否会失去中央委员资格。

前战略支援部队司令巨乾生也是中央委员,如今战略支援部队已经解体,他虽然能公开亮相,但目前职位不明,不知是否还有资格参加三中全会。

原战略支援部队政治委员李伟,已转任新成立的信息支援部队政治委员,估计能保住中央委员职位。

秦刚的去向最受外界关注,他的问题至今没有通报,若在三中全会现身,应是一大新闻;若不能现身,估计难保中央委员资格。

传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5月被调查,但没有公开通报,三中全会上可能将露出端倪。

李尚福、魏凤和的通报只是一个开始,7月份估计会有更多传闻被证实,还可能有外界意想不到的消息。中共仍在试图轻描淡写,但随着一个一个盖子不得不揭开,中共军队、政局的混乱之象将再难掩盖,共产党离下台不远了。

责任编辑: 李安达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628/2072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