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标签 > 自由亚洲

亓乐义:积极性“豪猪战略”-台湾应有的防卫设想
2024-01-01

“豪猪战略”除了让台湾成为“难以咬碎的坚果”外,台湾的防卫也应该尽可能跨越海峡向远处发起反制,以扰乱解放军的部署与作战能力。若不这么做,将让发起攻击的解放军拥有额外的优势,无后顾之忧,可以全力并全面攻击台湾。

黄世泽:中国艰难的2024年
2024-01-01

已故历史学者陈梧桐一本旧书《崇祯:勤政的亡国君》,因为精警的封面文案“昏招连连步步错,越是‘勤政’越亡国”,最后被迫下架。其实这十四字,某程度是习近平过去一年施政的写照。现时中国经济有如出现一个大伤口,这伤口最后怎样去救有待各方人马去讨论,但至少按照西方的要求,作出一些修补关系的事情去清洁伤口、包扎止血,之后再慢慢决定怎样处理,这几乎是基本常识。

杨颖宇:香港——金融遗址之后是教育遗址
2023-12-29

什么才是对香港和下一代有利的教育?持份者与教育局官员看法的鸿沟越来越大。当教育局官员也“马列”上身,他们应该记住:雁过必留声,为政治服务不代表过去的历史可以抹杀。后人可以通过阅读各种文献,包括视学报告,知道《国安法》通过前后教育局的言行出现巨大反差,从而明白到下一代人的艰辛。那些习近平上身的官员,已经造成香港教师和学生集体跳船,将来在香港教育遗址化方面,想必会有更大“成就”。

杜耀明:台湾人的选择是自由与奴役,不是战争与和平
2023-12-29

台湾人若接受“一国两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就可以免受大陆的战争威胁,但如此和平,代价正是放弃得来不易的民主人权,拱手相让权力机构互相制衡的宪政制度,同时也难免步香港的后尘,成为自由之都的遗址,迎接威权主义重临旧地。

未普:习近平会重拾市场实用主义吗?
2023-12-29

关于习衡量是否改革的最重要指标,依我之见,要看这项改革是不是削弱他习近平的核心掌权地位。市场改革的本意是,让经济金融专家做出符合市场逻辑的内行决策,而这是习近平不能容忍的。他认为专家做出的、不符合他经济思想的决策,有损他的一尊地位。因此他不会轻易放弃他从国务院各部门剥夺的经济决策权,他也不会轻易做出重启市场改革的决定。

黎加路:霓虹招牌渐成历史 往日东方之珠今灯火阑珊
2023-12-29

最近一个被拆的出名霓虹招牌,是位于九龙油麻地庙街的茶餐厅美都。美都餐室已经有七十年历史,这块安装在三层高,旧唐楼的典型垂直式霓虹老招牌。不单止数十年来,成为油麻地一个地标,近年更是外地游客的打卡名胜,是香港街坊版的《花样年华》。美都,美丽的都会,也逃不过熄灯的命运。

王丹:对中国政治的四个预测——2024年中国展望(二)
2023-12-26

2月23日召开的中国“全国公安机关视讯会议”就特别提出“绷紧政治安全这根弦”,要求“坚决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这恰恰说明当局自己也知道他们面临着政权,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三重挑战。而2022年的彭立发事件也告诉我们,永远不要低估在中国底层社会暗中流动的反抗情绪,类似彭立发这样的人在民间绝对不可能只有一个。新的一年,政治上的突发事件发生的机率是很高的。

陈破空:台湾民众不可不知,中共死意吞并台湾的三重目的
2023-12-26

台湾各路候选人,须对中共有基本认知。盘踞北京的中共独裁政权,处于专制心态和强迫症心理,非要台湾各界顺从它的意识形态,稍有不如意,就无论统独、不分蓝绿白,一律冠以“台独”的高帽子,痛加批判,煽动仇恨。台湾各路候选人、以及台湾民众,不可不知中共死意要吞并台湾,不惜发动战争,并非只为反台独而已,其实,它有三重原因、三重意图、三重目的。

易富贤:中国应该避免经济“机毁人亡”
2023-12-25

林毅夫对中国经济的预测(比如在2005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分别预测2030年中国的经济将是美国的1.5-2倍、2.5倍、2倍、1.5-2倍),与蔡昉对人口的预测(比如预测全面二孩后每年将出生4700多万)一样,每次都夸张得离谱,无一例外。中国的决策体系,像一张滤膜,任何客观的观点和预警都被视为“唱衰中国”而被过滤掉、甚至被封杀,只有林毅夫等人“唱好”的观点能够进入决策视野。

胡平:55年前的今天
2023-12-25

知青生涯对我们这代人是刻骨铭心的。我们这代人也写下了大量的回忆与反思的文字。但其中有两点最不容易被别人理解。其一是知青之苦。知青最大的苦还不是劳作的艰辛与生活的贫困,知青最大的苦是对前途的渺茫。这种苦是很难写出来的。其二,毛时代,尤其是文革,在历史上太独特、太不正常,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心态,很不容易被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包括外国人,包括我们的后代——所理解。知青生涯就是典型一例。

黄世泽:黎智英与港美脱钩
2023-12-25

审讯黎智英,代表中国要在香港硬来中共那套,那是与西方水火不容,那视为敌对势力,亦十分之理所当然。正如上世纪一战之后连场恶斗,由二次大战到冷战,都是价值观的较量,民主与独裁的对抗。而这种对抗,随着普京、习近平这些真面目出现而再度发生。

未普:2023:习近平的一人独裁体制盛极而衰
2023-12-22

习近平的独裁体制在2023年盛极而衰。根据这个趋势,我们或许可以预言,这个体制在2024年可能会随时脆断。而真正的始作俑者,非习近平莫属。

杜耀明:国家安全头号罪犯 香港人精神梁柱
2023-12-22

沙兰斯基的政治犯经验分享,黎智英视之为先行者肺腑之言。黎对中国的看法黑白分明,拒绝和稀泥,否则就如他所批评的西方国家那样,过去二十多年来,只看重中国的经济成长,却不计较其崛起对普世价值的冲击,直至近年才如梦初醒。他也同意基于责任的考虑,不会作任何让步,因为让步有一次便有下次,直至自己立场全面崩溃为止,同时很多人以他为榜样,他退让的话,其他人也会倒下,因此他必须坚持寸步不让。

陈光诚:孙林被害案的透视效应
2023-12-19

暴政有千条妙计,我们有一定之规。只要紧紧抓住共产专制政权是中共沦陷区一切罪恶的总根源这个关键点、这根弦,就能万变不离其宗地应对自如,即使在各种幻象面前也不会迷失方向。

颜宝刚:李嘉诚称“山雨欲来”?谈2024年经济前景
2023-12-19

值得留意是,周凯旋没有透露李嘉诚为何会在2021年就有看淡经济会“一落千丈”的原因,是因为地缘政治?是因为美国联储局开始启动四十年来最快加息周期?还是已经看到香港已变成“金融中心遗址”?恐怕是全部因素超人都有考虑在内,当然具体原因大家是“心中有数”。

魏京生:自由贸易还能忽悠人吗?
2023-12-19

公平地说,自由贸易在一个国家范围内是必须的,主要有的是积极的意义。这是完善市场经济的必须政策。但在政治体制不同,经济水平千差万别的国际之间,其所导致的结果就太复杂了。不可以用理想化的政策来概括,否则后果难料。

黄世泽:英国对华对港政策会如何日趋强硬
2023-12-18

以往讨好中国,都是为了更多的经贸机会,但现时既然经贸机会并不存在,外资纷纷外流,英国亦没有必要维持以往的政策,相反,中国长期违反国际条约,这已触碰了英国政坛根本底线,也越来越少理由可以说服英国民众,维持以往软弱的对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