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标签 > 李宗仁

张治中被多次抄家 大陆民众叫好称报应(组图)
2017-01-08

1949年跟张治中赴北平和谈代表、监察院副院长黄绍弘曾力主跟中共签订所谓“和平协定”,并劝李宗仁、白崇禧投共,遭到白崇禧拒绝后,不听白崇禧劝告,自行去香港赴北平投共。黄绍弘后来被中共打成右派,文革中不堪批斗侮辱,多次服毒自杀,最后以剃须刀割喉惨死。

北上抗日:隐藏政治阴谋的荒唐闹剧 图
2016-08-22

1936年6月1日,广东军阀陈济棠、广西军阀李宗仁、白崇禧,联袂领衔发布通电,痛斥蒋介石领导的南京政府消极抗日,宣布将率军“北上”,与日寇决一死战。随后,两广军队侵入湖南,与中央军对峙,内战一触即发。面对这一“联日抗日”的丑戏,日本咄咄逼人的局势,为不打乱全国抗日部署,蒋介石忍辱负重,从大局出发,分化策反粤桂军阀,终于将抗战前一场大乱消弭于无形,而经济建设也为抗战打下了物质基础。如此可见抗战之难,蒋公之难!半年后还有更大的磨难(西安事变)在等着呢。

胡蝶之女李宗仁之妻胡友松结局如此凄惨(图)
2016-06-03

她是一代影后胡蝶的私生女,却从小被抛弃;为了生计嫁给大她49岁的李宗仁,仅过了两年半老夫少妻的生活便成了寡妇……她的人生传奇,故事常被传来传去,但人们却不记得她的名字——胡友松。本文摘自《环球人物》官方微信公众号,作者环环,原题为《最惨“星二代”:她是胡...

名媛蝴蝶女 周恩来批示她嫁老头 胡友松谜样一生(组图)
2016-05-25

少女胡友松。(网路图片) 她,是30年代中国电影皇后胡蝶的私生女,从小被母抛弃,她在虐待和孤寂中成长,她27岁最终嫁给76岁李宗仁做妻子,若梅,友松,王曦,这是胡友松一生曾使用过的名字。三个不同的名字,陪伴她69多年坎坷人生的传奇经历,每一个名字都似一...

胡友松回忆录:我与李宗仁的洞房之夜 图
2016-04-10

胡友松是电影明星胡蝶之女。27岁那年,她嫁给了76岁的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陪他度过了人生最后的三年。2008年11月,胡友松在台儿庄病逝。《我与李宗仁——极不寻常的最后三年》(胡友松口述,刘澍整理,九州出版社出版)细述了他们的婚姻生活。书中写道:洞房花...

唐德刚:张学良自述的是是非非 图
2016-03-14

张学良将军是现代中国史(甚至是现代世界史)上,一个少有的是非人物,他的是非的焦点,便是他一手主导的西安事变。没西安事变,当今中国甚至整个今日世界的局势,可能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正因为这一局面之出现,他这个世界近代史上少有的是非人物,历史家就很难下其定论了...

蒋经国谈红军长征胜利真相:因我们放水 图
2016-02-01

蒋经国晚年在口述自传中谈及红军“长征”的历史时称:“从整体来看,当时与其说是没有包围成功而被中共突围,不如说是我们放水。”“以当时的情况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政治战略,我们随共军进入云贵川,使中国达成真正的统一。”本文摘自第326期《财经》杂志,作者黄...

反共”小诸葛“白崇禧建设“新斯巴达” 图
2015-04-03

广西之所以如此积极武化整军,当然是由于当时国内外情势发展使然,白崇禧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夕,如此警惕:我们认定在国难严重的今日,必须如此,才能争求整个国家民族的生存。

李宗仁蝴蝶女少妻后半生:文革被赶出李公馆 后出家 图
2014-07-25

胡友松说,李宗仁本打算找一个贴身的保健护士,但是周恩来却对此事做了另外的批示。27岁的她,竟然会嫁给这位已76高龄的李宗仁,成为李宗仁的第三任太太。李宗仁逝世后,周恩来批示:李宗仁的遗产上缴国库,郭德洁的遗物由胡友松继承。从1969年至今,胡友松先后把李宗仁留下的20余万元现金上缴国库,并把李宗仁的大量遗物捐赠给中国历史档案馆、广西李宗仁官邸和山东台儿庄史料馆。

27岁胡蝶之女嫁76岁李宗仁:我服从组织决定 图
2014-01-12

  胡蝶之女胡友松(资料图)   本文摘自《我与李宗仁极不寻常的最后三年》,胡友松口述,九州出版社出版   2008年11月25日,胡友松在台儿庄病逝,享年69岁。临终前她回忆与李宗仁的婚恋往事:“1966年7月26日,我与民国政府代总统李...

电影皇后胡蝶女 周恩来批示嫁李宗仁成“翁帆”
2008-12-22

电影皇后胡蝶女:27岁的自己会嫁给已76岁的李宗仁!

一生功过谁评说 蒋中正生平
2008-05-10

蒋中正 蒋中正(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字介石,中国政治家、军事家,祖籍江苏宜兴,生于浙江,逝世于台湾。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1]、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

天下第一谤书——李宗仁回忆录批判
2007-03-20

《黄花岗》编者按:中国大陆学者黎望树教授刚刚完成的这部著述,是中国大陆学界二十年历史反思的又一个重要硕果。它对被《李宗仁回忆录》一书所窜改的民国历史、污辱的历史领袖、和刻意要颠倒黑白地予以或贬或褒的政治人物,全部用斑斑驳驳的事实,也就是揭开尘封之后的历史真实,进行了重新的指证;在对“是谁捍卫了孙中山先生创建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谁才是中国艰难共和历程的中流底柱?又是谁才真正地领导了中华民国的伟大卫国战争?和谁才是共和的背叛者和国家民族的罪人?”等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的事实性辨析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由于该文涉及到大中华民国政界和海外学界的诸多重要政治人物和知名学者专家,所以,本刊一方面全文发表“批判”一文,一方面欢迎“反批判”,只要是有事实有根据的反驳,本刊都会予以刊载,以利于展开对大中华民国历史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辨识,为在全中国范围内推倒历史谎言、推动中国现代历史反思运动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作出我们平凡但却是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