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科教 > 正文

赴华美国留学生寥寥无几 美国“汉学家”恐断层?

“我已经好几年没有见过一个美国学生了,”在谈到美国学生去中国留学的情况,中国教育旅行(CET,Chinese Educational Tours)北京项目负责人,居住在北京的美国人莫大伟(David Moser)告诉美国之音。CET是一家总部在美国华盛顿的负责招募美国学生前往中国进行短期语言文化学习的组织,1982年开始运营。

学习中文的美国学生。(资料照片)

莫大伟担心美国会因此失去一代“中国通”和“汉学家”。“美国已经失去了关键的一代人。这一代人本该现在在中国学习,变成未来的林培瑞(Perry Link)、夏伟(Orville Schell)和谢淑丽(Susan Shirk)。可是现在已经太晚了。”

林培瑞、夏伟和谢淑丽是美国著名的三位“汉学家”和“中国通”。公开资料显示,林培瑞生于1944年,夏伟,1940年,谢淑丽,1945年。莫大伟感叹美国未来10-20年恐怕很难再见到这样的资深“中国通”。莫大伟认为,缺乏了解中国的人才对美国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损失。

“对彼此的了解太重要了,不光是在做生意和商业领域。你在外交、国际关系、安全问题、使馆、乃至CIA(美国中央情报局)和FBI(美国联邦调查局)这些重要机构,都需要有这些人才。你需要懂对方那一套,这样才能避免误判和犯错。”他说。

去中国学习的美国学生越来越少

根据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四月份在访问中国期间的讲话,美国现在在中国的学生大约800人。由于新冠疫情和其他原因,最低的时候,美国学生人数只有约300人。

“鼎盛时期”的CET曾经在中国好几个城市开展短期留学项目,包括北京、上海、哈尔滨、长沙、杭州。现在,CET的网站上关于中国的资讯只剩下了北京、上海、哈尔滨,而哈尔滨页面打开后显示“暂停至2025年春季”。

与中国的寂寥相比,CET在台湾的项目却在如火如荼的进行。“2022年,CET第一次开始在国立台湾大学开展暑期留学项目,就吸引了120多个美国学生”。莫大伟说,之所以去台湾办学是因为去中国的学生太少了。

莫大伟认为越来越少的美国学生到中国去有各种的原因,有中国的原因。“当时中国的污染是个很大的原因。其次,中国政府的一些侵犯人权的做法也让人开始反感。他说。

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严苛的封控政策期可能是个“分水岭”。当时,大批外国人纷纷离开,包括美国留学生,留华“老外”近乎绝迹。2022年底中国政府突然解封后,很多人也并没有立即回到中国。

另外,莫大伟认为,习近平治下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越发咄咄逼人的姿态以及在国内敌视西方的宣传,当然无助于吸引赴华进行人文和商业交流的外国人才和访客。去年7月1日中国正式施行的《反间谍法》修订版等等一系列政策,让很多美国人对前往中国旅游顾虑重重,更不用说留学中国了。

而美国方面,随着中美关系交恶,官方主导的学术交流也遭到冷遇,比如美国前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2020年7月发布的一道行政令中,宣布中止与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的所有富布赖特交流项目(Fulbright exchange program)。此项目至今仍未得到恢复。

另外,莫大伟还指出,美国大学的学费变得越来越贵了,很多学生不愿意把钱花在一个短期的出国交流项目上。

疫情后的艰难起步

在《反间谍法》的推行给中国带来负面效果后,中共官方在民间交流层面释放善意。2023年11月, 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宣布:“为扩大中美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交流,中方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

2024年1月,作为该项目第一批赴华学生,艾奥瓦州马斯卡廷高中(Muscatine High School)20多名学生到北京、河北和上海等地进行了交流访问。3月,来自华盛顿州林肯中学(Lincoln High School)以及斯蒂拉库姆中学(Steilacoom High School)的24名中学生,也登上从旧金山飞往北京的飞机,开启他们的访华之旅。

6月7日,习近平复信美国新泽西州肯恩大学(Kean)校长,鼓励中美两国高校加强交流合作。温州大学和美国肯恩大学于2006年5月正式签约合作创办温州肯恩大学,当时习近平任浙江省委书记。

但是,再次起步并不容易。就在习近平写信的几天之后,6月10日,在中国吉林市北华大学短期授课的四名美国教师被一名中国男子持刀刺伤。中共官方迅速在社交媒体删除有关内容,外交部发言人称此事是“偶发事件”,不会影响两国关系。尽管真实细节无从查证,该袭击事件在社交媒体引起强烈反响,并且引发行凶者动机是否出于中共官方长期操弄民粹而产生极端仇外情绪的猜测。

“现在警方没有公布细节,很难讲这是不是出于排外情绪。即使确实是因为敌视外国人,这个行凶者显然精神有问题,不能代表整体的中国人,”莫大伟告诉美国之音。“这个事挺让人震惊和难过,而且发生的时间点特别糟糕,尤其是现在中国希望能吸引更多的美国学生过来。”

目前,美国国务院关于前往中国的旅行警告依然维持在4月12日发布的橙色“三级旅游警示”,(旅游警示共分四级:蓝色一级警示为“采取正常措施”;黄色二级警示为“增加防范措施”;橙色三级警示为“重新考虑旅行”;红色四级警示为“勿前往此地”)理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任意执行当地法律,包括未经公平透明的法律程序而禁止美国公民和其他国家公民离开中国”。

前伊利诺伊卫斯理大学(Illinois Wesleyan University)社会学教授梅根·博克(Meghan Burke)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表示,美国外教被袭击虽然是个很让人震惊和意外的事件,她还是希望这事不会影响美国人去中国学习和旅游的信心。

她说:“很遗憾的是,针对中国的歧视其实一直都是存在的,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间各种谣言满天飞的时候,所以一些学校和家庭不愿意让孩子去中国冒险。我希望这个被刺事件不会让那些本来就充满恐惧的人变得更恐惧了。”

博克和中国的渊源始于2000年一次偶然的旅行机会。当时还在密歇根大峡谷州立大学读书的她,第一次出国就赶上了学校组织的暑期赴华交流项目。为期六周的学术交流和旅游激发了博克对中国和学习中文的兴趣,毕业后她又回到中国当了近半年的英语老师。

博克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去中国是2015年。和她2000年的第一次旅行相比,博克发现自己完全变成了个“普通人”,因为2015年的上海充满了外国人,而她也对这种融入感觉得非常欣慰。

“中国通”的断流还有可能被挽救吗?

谈到如今中国只剩下不到800个美国学生时,博克觉得这对美国来说是个莫大的遗憾。她说:“语言是了解文化的关键。因此,任何对学习普通话或其他中文的限制都只会阻碍我们拥有更广泛、更复杂的跨文化理解和国际视野的能力。”

相较于美国在中国的800学生,中国在美国的学生高达30万。对于中美在彼此国家留学生数量的天壤之别,莫大伟感叹这种不对称“对中国来说不是好事,但是对美国来说更糟”。他说:“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很深,从文化到政治,方方面面。”

莫大伟认为,在中国几十年的岁月中,通过CET项目向美国学生教授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是他最为欣慰的一段历史。

他告诉美国之音:“我教过好几百个美国学生,不少后来都成了中国通,或者对中国非常有兴趣的一批人。这里面有对胡同和中国城市化特别有研究的Andrew Stokols,有把美国治疗自闭症经验介绍到中国的Meghan Hussey,还有一些对中国文化很有研究的学生。”

不过,莫大伟认为,想学习中文的美国学生还是大有人在,他认为中国的“5万名美国学生”计划值得乐观。

他说:“现在的交流跟以前肯定不一样了,我们都在琢磨到底怎么做这个事。困难和限制当然有,我们得想方法解决,让这些美国学生体验真实的中国。”

作为一个与中国有着几十年缘分以及CET项目的负责人,莫大伟自己算得上是一个“汉学家”,也见证过美国学生赴华留学的起始和巅峰时刻。

莫大伟1984年开始自学中文,1994年开始定居中国直到现在。他先后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任教,在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做过英语教学工作,还曾拜相声演员丁广泉为师学习相声表演。

莫大伟回忆说:“大概九十年代后期到2000年之后的几年吧,中国经济迅速腾飞,GDP增长都是两位数,吸引了很多企业开厂和投资,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那时候不少美国学生觉得,中国有很多机会。如果简历能添上一笔中国经历,肯定会更好找工作。”

2008年北京奥运前后是莫大伟眼中中国魅力的巅峰时刻,之后由于各种因素,慢慢变得不再具有那么强大的吸引力。“那时候CET每期能吸引好几百个美国学生去中国。我在首师大一般每期也有二十几个学生。”他说。

2015年9月,在 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期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了“百万强计划”(1 Million Strong Initiative),目标是到2020年,在美中小学生学习中文的人数从2015年的20万增加到100万。在这之前的2009年,奥巴马就已经推出“十万强”计划,计划把十万名美国学生送往中国留学,不过这些目标数字都没有实现。

由于恶化的美中关系,不仅前往中国学习中文的美国学生减少,美国学生在本土学习中国的热情也在减少。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美国之音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621/2070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