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特殊年代的童趣几则

作者:

语录的威力与限度

那时我们的机关和宿舍都在东城台基厂,而大多数职工的幼儿都送到复兴门外木樨地上级机关的幼儿园,相隔有十多公里。在“文革”期间一切秩序失常,公交车起初是拥挤到像前几年春运中的火车一样,到站后大人可以硬挤出去,孩子却挤不出去,靠乘客发挥集体互助精神把孩子举起,从头上接力传递到门口。每次都是一场战斗。后来就干脆没有车了,有也挤不上去。

周末接孩子成为一大难关,主要成为爸爸们的任务,至少体力强一些,实在不行时还可背着走一段。一日,孩子她爸去幼儿园接,有一位同事碰巧家里有事,托他把他们的孩子也一起接来。就这样领着两个孩子开始艰巨的长途跋涉。以冰棍糖果为诱饵,好不容易走到约三分之一处,两个孩子看见一幢与我们机关大楼相似的大楼,赶忙跑过去,一看不是,就此泄气,坐在台阶上再也不肯起来了。

一人也无法背两个,眼看天黑下来,情急生智,想起了“一句顶一万句”,就领着她们念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在“做毛主席的好孩子”的鼓舞下,果然起了神奇的作用。两个孩子居然站起来跟着走了。就此一路上不断地有节奏地念这几句话,作为前进的口令,走了一大段。不过越念声音越小,终于失去效应,两个孩子又坐在地上,这回念什么语录都不管用了。好在此时已离家不远,最后连哄带骂,生拉硬拽,也不知怎么总算到家。大人孩子都筋疲力尽,倒头便睡。语录表现了它的神奇威力,终归也有其限度。

“无私”教育的失败

我们这辈读过点书的人自参加“革命工作”后就有原罪感,深为割不断的“个人主义尾巴”而苦。终于有了下一代,下决心从“一张白纸”开始,培养她成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无私的人。于是忽发奇想,在她身上做一番实验,让她从懂事起就没有私有观念,也就是没有“你的”、“我的”之分。鼓励她把玩具糖果等等都与小朋友分享,她的小朋友到我家来,宾至如归,什么都可以随便拿。后来发展到她把小朋友带回来,抽屉、柜子随便翻。好在那时家无长物,我们只把特别要紧的东西藏起来,也不敢要她制止小朋友翻我家东西,以免破坏“无私”教育的实验。直到有一天,我们带她到别人家去串门,她老实不客气打开人家的抽屉就翻起来。我赶忙制止说,“人家的东西不许乱动”。她一脸茫然,望着我们说“为什么呀”?其潜台词是:为什幺小朋友可以翻我家东西,我就不能翻人家东西,再说,什么是“我家”的和“人家”的呀?从那时起,我们的“无私”教育实验宣告失败。总不能教育出一个到别人家里乱翻抽屉的孩子来不是?

选语录专家

机关里又要“讲用”了,人人过关,盖莫能外,而且还要交书面的。我们在家对纸发愁,不知说什么好。家里的二年级小学生见状想对我们有所帮助,问道:你们是要写做好事的,还是检讨错误的?如果讲做好事的,就用:“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或者“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如果是检讨错误的,可以用“要斗私批修”,“无数革命先烈为了革命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或者“要相信群众相信党”,要是讲运动的,有“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要是要讲大好形势的,有“五洲四海红旗飘”(她说明这不是毛主席语录,但一样可用)……她讲了一串,如数家珍,十分自信,恕我不是好学生,现在连复述也记不全了。只记得我们的心情始则愕然,继而啼笑皆非,但是对挤出一篇“讲用稿”来并没有多大帮助,因为缺的不是语录而是内容。

与小猪同受优待

原来我们干校在京郊。林彪“一号命令”后,限期离京,举家随机关到河南郸城县干校。有一度,为了更加直接地向贫下中农学习,我们一家三口住到附近老乡家里。那是一家成分绝对纯正,而因劳动力多一些相对说来生活还过得去的人家,有一间空房借给我们。当然我们三餐都还在干校农场的食堂吃。小女也受到严格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教育,很自觉地绝对不吃房东任何东西--热情的房东可以拿出来待客的也就是一个煮鸡蛋,她非常懂事地掉头就跑,没有接受。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资中筠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601/2061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