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宋丹阳:逃出生天:中国穆斯林的"走线"之路

作者:

他们又乘坐了30个小时的大巴,来到纽约。

李凯:凌晨送到罗斯福酒店。很感动。因为在国内,知道中美两国对立,在中国介绍的美国多么邪恶多么混乱,充满种族歧视。恰恰相反。太感谢了,这一路特别辛苦,特别辛酸,到这里这样对待我们,没法想象。

正在乘船"走线"的人群(美联社图片)

走线的中国穆斯林越来越多

居住在纽约的穆斯林维权人士马聚注意到,像李凯这样,越来越多的中国穆斯林加入到走线的队伍中。

马聚:在过去很少看到有穆斯林走线或偷渡美国,从未见过,很罕见。那么在近几年,走线的穆斯林在快速扩大,目前为止,已经抵达美国的中国穆斯林,据我知道的,在2023年这一年大概超过500人。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

他说,来美国比较多的穆斯林的省份,是河北和河南。

马聚:因为容易拿到护照。像新疆的办一本护照,比登天还难。像宁夏、青海、甘肃这些穆斯林人口大省,护照很难办得到。所以很多人没办法来,没有旅行证件。河南河北这些地方,护照限制少一点,所以他们更容易拿到护照。

记者:为什么去年穆斯林走线者快速增加?

马聚:跟疫情有点关联。更关键是他们通过疫情看清了本质。对中国失去了信心。既对中国的经济失去了信心,也对中国的政治失去了信心。这个是走线大军突然暴增的核心原因。

穆斯林维权人士马聚(RFA/Gemunu Amarasinghe)

在异国建立新的中国穆斯林社区

马聚是出生于中国的穆斯林。早些年从商,后来成为活跃的穆斯林维权人士。

记者:您能介绍一下对这些穆斯林走线者的总体印象吗?

马聚:这些人很多都是拖家带口的。从中国离开的时候都带着老人和孩子,义无反顾的彻底离开那块土地。他们更加决绝一些。很少遇到因为经济因素来美国的。一路上千辛万苦艰难无比,比起在国内的遭遇,路上的经历不算什么。这让人很震惊。

记者:你了解到的故事有没有印象比较深刻的?

马聚:最艰难的一个人是从第三国来到美国的。大概2017年的时候逃离中国,从新疆逃到了中亚,疫情结束后又从中亚逃到了非洲,又从非洲辗转到了土耳其,走线到了基多。他们的逃离是七年前开始的,给人印象非常深刻。到了美国的时候精疲力尽。

记者:目前的走线需要多少费用?钱花在什么地方?

马聚:花钱最多的是机票,一个人的机票大概都在2万人民币左右。大概花去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费用,第二个费用是一路上遇到的警察或者劫匪,对他们的经济打击严重。

为了帮助新来的穆斯林同胞,马聚和同为穆斯林的Joe,决定为同胞提供一个住处。Joe出生于宁夏,2007年来美国,现在经营一家美甲店。

Joe:开始和马聚本来弄一个地方聚会,开始这样,最后,发现很多走线的穆斯林没地方住,租房子困难,临时改变,让走线的人进来住。

他们提供的独立屋上下三层,加上地下室,可同时住16个人。他们规定,一旦找到工作就必须搬出去,把房间留给后来的人。李凯一家在免费酒店住了3个月,后来在Joe的担保下租到了房子,开始了在异国的新生活。

记者:什么时候开始,目前来过多少走线者和穆斯林?

Joe:从去年4月开始,现在接纳了前后大概近40个走线者。也有非穆斯林。

记者:你接触的走线穆斯林,哪些印象深刻?

Joe:有几个走线过程比较危险,让我感觉这么危险,他们为什么还要跑过来呢?到底什么原因呢?他们在中国确实没有办法生存下去了,对宗教的迫害,已经没有办法生存下去,而且,其中一个是新疆的,就连自己的胡须都不让留,一点自由都没有,在公共场合不能做礼拜,没有证件都没办法出去。

记者:你也是穆斯林,在国内有没有遇到类似情况,作为穆斯林在国内会遇到哪些问题?

Joe:在中国的时候,那时候有阿訇培训班,阿訇叫伊玛目,是每个清真寺带领大家做礼拜,教大家宗教知识的,现在中国政府要培训的,没有阿訇证的人呢,现在不允许开学。有这个证的人,大多人已经被洗脑了。前几年清真寺寺顶全被拆掉,伊斯兰教的这种标志性的东西全被拆掉,不允许。这都是我经历过的,也看到过。

记者:说到穆斯林,他们在中国面临什么样的宗教上的压力?

Joe:中国宗教面临中国化的问题,让很多人没法接受,因为宗教不可能有政治色彩。一个宗教有了政治色彩,就不是宗教了。而且中国对穆斯林,未成年不能进入清真寺,未成年之前不能学习任何关于伊斯兰的知识方面的东西,而且也不能有宗教活动,对未成年是这样的。而且中国对所有曾经或者现在在政府单位工作的穆斯林,也不允许进入宗教场合。不允许进入清真寺。

记者:你的意思在中国,宗教上的政治因素的限制特别多是吧?

Joe:对。

记者:在美国,对于穆斯林儿童进入宗教场所,有没有一些限制和规范呢?

Joe:没有。在美国,对于任何宗教、任何人,没有任何的限制。

记者:未成年人进入宗教场所,你个人持什么观点?

Joe:如果愿意,就应该开放啊,宗教应该有包容性。学不学是他的问题,但是你至少要开放吧。

记者:你的意思还是提倡宗教信仰自由是吧。

JOE:对啊,宗教信仰本身就是自由的,不开放就是限制了,开放,有没有人去学,那是另外一回事。

在纽约的新生活

记者联系到李凯时,他们一家人已经在纽约生活了五个多月。

记者:从10月到现在家庭情况孩子老婆包括你自己的生活情况?

李凯:孩子上学了,不会过问身份。老大4年级,老二2年级。媳妇来之后学按摩,在曼哈顿的店里上按摩的班。我一直在家,孩子需要接送。做饭,上下学。

记者:准备长期在美国生活还是有其他打算?

李凯:我现在决心待下去不准备回去了。因为在这里我可以随便带孩子去清真寺,去做礼拜,随便去,在中国我们这个地方不行。即使学习古兰经也没问题。

记者:来到美国之后,作为穆斯林,对穆斯林的身份,有哪些不同的感受?

李凯:给我感觉,大街上法拉盛这边,很多年轻人会打招呼,去教会吗?我会很高兴说,我是穆斯林。但是在国内,对方知道你是回族的话,人和人之间有看不见的隔阂。和中国比较,这里非常包容。接纳所有人。

除了帮助找落脚点,马聚还帮穆斯林同胞尽快融入新环境。

马聚:无论生活还是寻找工作,穆斯林比其他人更艰难。我所能做的,除了提供一个临时的住宿的地方,提供一个吃饭的地方,也组织熟识美国社会、法律的人士,来到这里给他们讲解美国社会问题,美国法律问题,纽约当地的法律法规......任何人都应该有尊严的生活,不应该因为自己的民族家庭信仰肤色或政治观点而受到社会不公平对待,必须做些什么,不能光说。

记者:会不会造成一些经济压力?

马聚:当然会有。这个世界又有哪些事情不会带来压力呢?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RF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303/2025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