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海外生活 > 正文

16人共用一厕所 纽约华社领袖谈分租房经历

8月23日,一起发生在布碌仑日落公园区的分租房锤杀案,震惊了纽约华人社区。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华人新移民面临的心理健康服务和住房等社会问题,也引发了人们对自身生活状况的反思。大纪元记者昨天(1日)采访了纽约亲子互助会的黄妮可,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并呼吁华人新移民勇于寻求帮助,改善生活质量。

黄妮可(前排右六)今年8月19日在返校日活动中。(黄妮可提供)

黄妮可表示,她对这起锤杀案感到非常心痛,也深思了这起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如心理压力、情绪表达等。她说,她自己也曾经经历过共租公寓的困境,深知这种生活方式对人的精神和身体造成的负面影响。

在纽约生活,首要问题是应对高昂的租金压力。在当地的华人新移民家庭中,共租公寓是家常便饭,几乎成了在大城市生存不可避免的选择。黄妮可表示,当她刚来到纽约时,也曾经经历过这种共租的情况。

她说,初抵美国时,她一家五口租了一套两房一厅的公寓。然而,不到一个月,她就发现付不起租金,只好把其中一个房间租给另一家也有五口之多的家庭,大家共用同一个洗手间。

几年后,她家仍然与其他家庭共租,因为无法负担房租。她说:“我们房间最多的时候是住到六个人,一层四房一厅就一个厕所,里面住了16个人。”

这种居住环境不仅拥挤不堪,而且也容易引发各种矛盾和冲突。她举例说,她的两个小孩当时只有四五岁,非常活泼好动。那个家就这幺小,孩子每天都在她眼前晃来晃去。由于睡眠不足和压力过大,她常处于一种崩溃的边缘,往往按捺不住对孩子吼叫、命令。而孩子在家里吵闹玩耍,也会引起邻居的不满。

另一个与她同租的家庭成员,有做餐馆的,有做指甲行业的,每个人的上班时间都不同,这导致了许多冲突。比如做餐馆的晚上11点下班回来,肚子饿,想要煮东西吃,“但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入睡,希望得到宁静”。

她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双方本身就不善于沟通,对方就会觉得你是故意的,就是因为居住环境的拥挤,加上生活的压力,导致人非常焦虑,焦虑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对声音特别的敏感,一点噪音就会很暴躁,并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她强调,这些问题环环相扣,而如果不学会有效沟通,每个家庭都将被困在这个狭小的空间中,矛盾将不断增加。“我们要明白,这些矛盾通常不是因为恶意造成的,只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去说这些事情。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应对方法。例如用‘你吵到我了’等指责的语气,而不是‘我今天身体不舒服,可不可以小声一点’等请求、商量的方式。”

锤杀案发生后,社交媒体上涌现各种关于参与者家庭的传言和负面评价,至今沸沸扬扬,黄妮可呼吁人们以理性的态度看待这些事情。她说,无论新移民还是老移民,当遇到困难时,都应该主动寻求帮助,不要自己一个人扛。她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曾经经历过共租和共享生活的阶段,因此分享这些经验对于社区建设和人际关系的改善有益。

黄妮可也分享了自己解决心理压力的经历。她回忆说,有一次隔壁房间的租客住院开刀后回家休养,而她的孩子正好放假在家,这让她与那个邻居的关系变得紧张,她每天收到投诉。为了减少冲突,她把两个孩子送去别的地方寄住,并且尽可能在白天带着孩子出去玩,让他们释放过剩的精力,避免在小房间里吵闹。但是这些挑战也给她带来了重重压力和精神负担。

后来,她选择搬到一个华人比较少、租金相对便宜的地方,以换取更大的居住空间。她认为这是她做过最明智的决定之一,因为搬家后,她的压力大幅减轻,她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改善,她终于能够好好休息了。

当然,考虑搬离华人社区时,学习英语变得更为重要。黄妮可说,这种努力是值得的,其实掌握一些基本的英语单词和会话,就可以在新的环境中生活。她强调,移民来到美国时,不应害怕离开舒适区,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融入新社区,并善用政府和社区提供的资源来帮助自己。

黄妮可还提到,政府有一些情绪管理课程,可以教人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邻居和社区组织等进行沟通。她觉得这些技能不仅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还让她能够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但遗憾现在大部分华人还是出事后被法院强制要求来上课,主动来学的人很少。

“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分租房锤杀案的表面对与错。对于经济困难的人来说,他们往往被困在自己的社区中,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政府提供的援助只是一种暂时的救济,而不是一种长久的解决方案。政府可以帮助他们减轻经济压力,但不能解决他们心理上的问题。”

她最后说,这些事件背后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比如心理压力、情感表达、情绪管理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社区重视和关注。她希望每一起悲剧都能成为一个警钟,促进改善措施的实施,让华人移民能过上更幸福和安全的生活。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大纪元记者蔡溶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903/1949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