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存照 > 正文

Tom:911事件20周年 坠落的人

作者:

你还记得这张照片吗?

在美国,人们努力将它从2001年9月11日的记录中抹去。然而,照片背后的故事,对照片中人物的探寻,却是我们与那令人恐惧的一天里最密切的联系。

原文发表于《Esquire》2003年9月刊。

Tom Junod

摄影Richard Drew

翻译校对方沁

照片上,他像离弦之箭般坠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似乎坦然接受了自己的命运,以拥抱大地的方式与世界诀别。那一刻,他仿佛不是从高空坠落,而是在飞。在与气流的急速摩擦中,他看上去神态轻松,动作舒展,仿佛摆脱了地心引力一般,身体呈现出不可思议的角度。他的双臂伸向身体一边,略微朝外,左腿悠闲地屈着。白色的上衣下摆早已从黑裤子中挣脱。一双黑色的高筒靴仍乖乖呆在脚上。

和他一起跳下来的其他人,在照片上的姿态则大相径庭。世贸双塔如神像般巍然耸立,人们在它面前坠落如蝼蚁。有的人衣不蔽体,有的人鞋被狂风拽落。有的人像是糊涂了,仿佛正沿着山脊向下滑行。

而他不一样。他毫不慌乱,身体完全平行于身后的大厦,垂直地面而下。他将这座神像直直劈开,一分为二:左侧是世贸北楼,右侧是世贸南楼。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在下坠中因维持平衡所呈现出的几何美感,躯体仿佛和身后的钢铁森林组成了一面旗帜,在阳光下闪烁着。而他就是这面旗帜的核心。

有些人从照片上看到了一种超凡的坚毅和勇气,一种听天由命的襟怀;而另外一些人却对它感到恐惧:因为他仿佛是在追寻自由。他坠落的姿势像是在抗争。像一枚导弹,又像一支长矛,自甘向无法避免的死亡射去。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点41分15秒,他被快门捕捉,头朝下,正以32英尺每秒平方的速度加速坠落,时速即将超过每小时240公里。照片上,他是静止的;而照片之外,这个活生生的人仍在继续加速坠落,坠落,直到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是摄影记者理查德·朱(Richard Drew)用长镜头捕捉到的一张照片。他谙熟历史,具有一种有别于他人的判断力。他预见了照片刊登后所产生的巨大反响。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伴随着一片恐惧和混乱,也只有像他这样以摄影为职业的人,才能将一切镇定自若地记录下来。他遇事向来沉着冷静,这是他年轻时就养成的性格。总统候选人鲍比·肯尼迪(肯尼迪总统的弟弟)头部中弹时他只有21岁,当时他就站在他的右后方,血浆溅到了他的西装上。但他并没有惊恐,而是跳上桌子,抓拍了弥留之际的肯尼迪。埃塞尔·肯尼迪抱着丈夫,乞求摄影师们不要拍照。

然而,没人能阻挡理查德·朱按下快门。他至今仍保存着那件沾着肯尼迪鲜血的上衣,但他从未因此放弃摄影,也从未想过不当一名摄影师。他受雇于美联社,是一名新闻记者。他本能地随时用镜头记录下一切,因为没人知道历史性的时刻会在什么时候来临,你只有先用镜头记录下来。镜头无法识别死亡,所以他不知道自己拍摄的人是生是死。但对于摄影师来说,除非你是(风光摄影师)安塞尔·亚当斯,那么拍摄人从来都是工作的一部分。

2001年9月11日上午,他就在拍摄人。美联社委派他去曼哈顿布莱恩公园拍摄一组孕妇时装秀,他认为这一定能引起轰动,“因为模特都是真孕妇。”那年他54岁,戴着眼镜,头发稀疏,胡子花白,看起来有些固执。干了一辈子摄影,他有一套自己做事的风格,能在温柔与强硬间找到平衡,拍摄耐心,又十分干净利索。

那天他在时装秀上像往常一样拍摄着,刚要进入工作状态时,一个带着耳机CNN摄影师突然说,有架飞机撞上世贸北楼了,随即他就接到了编辑给他打来的电话。他立即把摄影器材装进包里,冒险搭地铁进城。尽管地铁还在运营,但车厢里只有他一个人。他在钱伯斯街站下了车,抬眼望去,世贸双塔正笼罩在滚滚浓烟中。

他完全进入了工作状态,果断向西走,赶往救护车集中的地方,因为救护人员“一般不会轰人”。这时,他听到了身边的人群一阵惊呼:世贸大楼里人在往外跳。他急忙掏出长焦镜头来拍。周围的警察和救护人员每喊一句:“又下来一个!”他便用镜头锁定那个掉下来的人,连续抓拍9到12张。就这样拍摄了将近15个人之后,世贸南楼发出了隆隆声响,他在取景器上见证了南楼倒塌的全过程,随即顿时烟尘蔽天,呛得人喘不过气。他从救护车上抓起一只防毒面罩,接着拍摄世贸北楼的楼顶,“爆炸掀起了蘑菇云”,碎片像下雨似的铺天盖地。他的职业本能告诉自己,刚刚一定拍到不得了的东西了,于是便随着撤离的人群朝北一路小跑,急忙赶回了美联社在洛克菲勒大厦的办公室。

美联社办公室里毫无恐惧和慌乱。他从没有在办公室里见到这么多同事,但每个人都在紧张而专注地忙碌着,冷静地见证着历史。理查德·朱也不例外。存储卡从相机里被取出来插进笔记本电脑的一瞬间,他就看到了那张让人过目不忘的照片,那位正奔向毁灭的跳楼的男人。剩下的几组照片他一张也没看,没这个必要了,“处理照片时最看重的就是构图,”他说,“而他在画面中既垂直又对称,简直是完美。”

他把这张照片上传到了美联社的后台。第二天早晨,《纽约时报》在第7版刊登了这张照片,随后,全美和全世界的数百家报纸都转载了这张照片。可是照片中那个坠落的男人到底是谁,没有人知道。

当第一架飞机撞到北楼并引发大火时,人们就开始往下跳了。一个接一个,直到北楼完全坍塌。他们找破了的窗户,没有破的就自己把玻璃打碎往下跳,为了躲避烟尘和大火,为了逃离地板和墙面的坍塌,为了能在死亡前再多喘一口气。大楼受到撞击的创面四周,每一层都有人接连不断地往下跳。他们从马什·麦克伦南保险公司的办公室里跳了下来;从坎特·费茨杰拉德证券经纪公司的办公室里跳了下来;从106层和107层的“世界之窗”餐厅里跳了下来。

这场跳楼持续了超过一个半小时。他们从不集体往下跳,而是单独地,一个接一个,仿佛每个人都要看着前一个人跳楼,才能获得往下跳的勇气。在另一张照片上,远远望去,人们像准备跳伞一样排着队往下落。其中三个人在空中彼此间距相等,画了一个完美的弧。根据一些报道,有些人确实想通过类似跳伞的方式逃命,但下坠的冲击力扯碎了他们手里的桌布、窗帘,或是他们随手抓到的一块什么布。显然,人们在下坠的十秒时间里,头脑还清醒着。落地的一瞬间,破碎的不仅仅是他们的躯体,还有正在祈祷着的灵魂。一个跳楼者砸在了地面上的一名消防员的身上,致使后者当场毙命。米卡尔·贾奇神父(Father Mychal Judge)为这消防员的尸体做临终祈祷,随后被另一名坠落者击中身亡。消防员们从碎石堆中抬起神父尸体的这一幕被照片记录了下来,颇有殉道与救赎的宗教意味。

一开始,人们称那些从世贸中心高楼跳下来的人为“跳楼者”或“集体跳楼者”。他们放弃了生命,像一群自杀的旅鼠。在高楼上跳下的人饱受煎熬,而在高楼下目睹这一切的人同样如此。一个人跳楼的场景让人如此难以忍受,没有人会想再看一遍,但那天许多人被迫看了一遍又一遍。每一场跳楼,不管跳下的是一个人或是一群人,都带着血淋淋的恐惧,让人不寒而栗,带来长久难愈的心灵创伤。

据说,那些从空中急速坠落的人悄然无声,诡异地沉默;而那些在地上的人都在高声尖叫。(纽约市长)鲁迪·朱利安尼对纽约警察局长说:“我们完全没见过这样的情况。”一个女人在看了跳楼的画面后不住地嚎哭:“上帝啊!救救他们吧!他们在往下跳啊!求求你,上帝!求你救救他们吧!”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先生制造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912/1645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