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如松:雪崩,“演员”疯狂裸奔

有人说,全球化是最好的年代,但最好年代的顶峰之后,注定是最糟糕的年代,因为这是战后全球地缘政治体系、全球统一大市场、全球产业链、全球纸币体系崩溃的年代,这是系统性崩溃,演员们开始集体裸奔。

什么是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和平的时代,这是我们今天思考所有经济问题的基石,只有全球地缘政治矛盾被压制之后各国才能聚焦经济发展,才能实现人员、资本、技术和产业在全球的自由流动,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自由流动和全球统一大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就推动了全球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就形成了全球生产大发展的过程。

全球化到底有多大的魔力?1961年巴西大豆产量只有27万吨,到2023年则超过1.5亿吨,增长了550多倍;在全球化之前,中国、韩国都是典型的农业国,现在却已经成为全球汽车、石化、船舶、电子等生产基地,成为全球工业品出口大国,这些变化简直就是魔幻般的,让全球生产活动获得了超常发展。

生产与需求是共生的,生产大发展的同时当然伴生着需求的大发展,那么,需求大发展的基础是什么哪?我认为源于两点:

第一是,世界更加公平

虽然英国在光荣革命之后就建立起现代国家制度,但两次世界大战之前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度依旧是世界的主流,包括德国、日本、俄罗斯等绝大多数的欧亚非国家都还是高度集权国家。在集权社会,权力高度集中,社会就会形成不同的阶层,在这样的等级社会中财富天然就是上行的,就必然导致贫富差距恶化。当贫富差距恶化之后,社会的总需求就会不足,在这种情形下,广大的中下阶层只是劳动者,甚至说是奴隶,而不是消费者。

二战之后,建立现代国家制度成为时代的潮流,在很多国家都开始打破阶层的藩篱,让需求市场得以不断发展。

第二是,货币价值稳定

二战之后基于联合国机制基本实现了全球的地缘政治稳定,你可以说这种地缘政治稳定是美苏、美英炮口之下的稳定,但无论如何都意味着稳定,此时,各国用于国安、国防和地缘政治方面的支出大幅缩减,大量的国家财政开始投入到经济建设之中,也就推动了生产的大发展。我们知道当今时代使用的是主权货币,主权货币价值是否稳定最终取决于各国财政收支是否稳定,当大量的财政支出从国安、国防转移到经济活动中促进了生产的大发展之后,加上全球化时期全球统一大市场的不断扩张,政府财政收入就会加速增长,各国就可以实现财政收支的平衡,这就带来了货币价值的稳定。

社会更加公平、货币价值稳定,就推动了需求市场的发展,当需求市场不断发展之后又带动了生产的发展,而生产的发展就再次推动人们真实收入水平的提高,又推动需求市场的进一步壮大,最终,建立起日益强大的全球需求市场。

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出现了美国这种非常特色的经济体。

由于全球经济效率不断提高,作为世界货币美元的价值就非常稳定,此时美联储就可以通过印钞、从全世界购买商品来满足自己的内部需求,维持美国在全球需求市场中的强大地位。如此也就有了这样的现象,从六十年代末期开始,美国的贸易逆差就不断扩大,这意味着自身的经济活动并不能支撑自身需求,但美联储开动印钞机就可以从国际市场采购商品,填补了美国国内的供给缺口,让美国需求稳定发展,保持全球最主要需求终端的地位——这种地位对全球经济都是有利的,美国需求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美联储的印钞机也是需求的稳定器,以次贷危机中表现的最为典型。

说一千道一万,任何危机都是债务危机,次贷危机也一样。次贷危机爆发之后需求塌方,但美联储通过三轮量化宽松向市场中释放了数万亿美元基础货币以拯救金融机构等负债主体,负债主体得救之后让全社会的债务压力得以缓解,这就推动了需求市场的复苏,这可以看做是用印钞机弥补了需求市场。当美国的需求市场恢复之后,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才从坟墓里爬了出来。

为什么形成这种应对危机的方式哪?

二战之后的世界经济已经是债务经济,债务已经渗入到了政府、企业、家庭和社会的各个角落,当债务危机爆发之后,上述所有负债主体都会被债务困住,需求市场开始塌方,经济是由生产与需求共同构成的,需求塌方之时就形成了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此时,唯有通过印钞稀释债务以减轻负债主体的债务压力才能让社会恢复过来,这一规律从1929年大萧条就开始了,每一次危机都以几乎一样的方式来应对,只是每一次危机对债务的稀释力度有所差别而已,这种应对方式在未来也不会改变,这是由债务经济的性质决定的。

现在我们要问一个问题,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年代是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全球统一大市场不断扩张的年代,是经济效率不断提升的年代;而全球化解体的年代就是全球经济效率下降的年代,也是全球产业链加速断裂不断破坏生产和需求的年代,我们可以平稳地度过这个转折期吗?抛开那些自我安慰的想法,任何有理智之人都知道这是绝不可能的,根源在于过去每一次债务危机本质上都是过度负债导致本国经济效率下降、经济活动无法支撑债务体系所所带来的冲击,面对全球化解体导致的这种全球性的经济效率下降,在加上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各主要国家的优势产业链都已经武器化,世界怎么可能平稳度过这一转折时期?注定会出现史诗级的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

遗憾的是,危机的信号已经出现,过去两年中欧亚经济体普遍遭遇了需求收缩,全球性的债务危机开始起步:

第一,全球化时期,全球资本逐鹿亚太,吹大了亚太的资产价格泡沫,全球化解体导致全球产业链断裂和重组,资本流向开始逆转,导致该地区资产价格泡沫开始承压,家庭、企业和政府的债务压力急剧放大,就挤压了需求市场。

第二,全球化解体导致全球产业链加速断裂,导致很多国家的生产成本开始上升,再加上货币信用下降,这直接推动欧亚多国的通胀,让需求市场开始收缩。

这以日本最为典型,日本的实际工资已经连续24个月负增长,日本的内需已经连续四个季度负增长,现在的工资购买力已经退回到1990年以前。欧洲的情形更不必说,在高通胀的压力下以德国英国为首的多数国家的实际工资收入都出现了明显的负增长,需求市场受到压缩。

整个欧亚大陆需求市场的收缩,就是全球化解体对债务市场形成挤压带来的结果,但这只是先导。

在过去的两年,有人说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在这不考虑这种说法对还是不对,但今天美国的债务市场和需求市场也开始暴露问题:

第一,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最新报告说,美国有63家“问题银行”,总计有5170亿美元的坏账损失。为了避免这些银行遭到挤兑,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这些银行的名字秘而不宣,难道用被子捂住火苗,火就不会烧起来吗?

从2022年初到现在,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从零迅速拉升到了5.25-5.5%,美国的金融机构持有大量的国债等债券,随着债券价格的大幅下跌,金融机构怀中隐藏着天文数字的浮动损失,就是这类坏账损失导致硅谷等银行在去年初倒闭,这些问题是注定要继续发酵的,最终无处躲藏。

美国的商业地产空置率正不断攀升,现在谁都不能否认商业地产已经深陷危机状态,据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称,未来两年约有1.2万亿美元的商业地产债务将到期,这些到期债务形成的坏账随时可能压垮问题银行。

美国的金融体系正面临严峻的冲击,就看火苗哪一天烧透被子而已。

第二,债务市场的问题最终就会传导至需求市场导致需求收缩,高利率也会向需求市场传导。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月,经过通胀的调整之后,美国很多零售商的销售都出现了负增长,同比的下滑幅度大多在3-4%。沃尔玛是美国不可一世的零售巨头,经过通胀调整之后的销售额也仅仅持平,数字显示沃尔玛已经关闭了9家店,这显然是最糟糕的信号。

需求收缩已经是明显的事实。

欧亚经济体的需求已经开始收缩,当美国的需求步入收缩之后,全球需求收缩就会推动资产价格泡沫加速破裂,然后进一步导致需求塌方,政府、企业和家庭这些负债主体的收入就会快速萎缩,到那时,这些负债主体的债务到何处去?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开始爆发。

但这绝对不是最糟糕的。如果印钞机可以像往常一样运转,依旧可以肆意印钞修补债务市场和需求市场,这不过是过去的剧目重演一遍而已,都是熟悉的剧目,只是换了一拨演员。

在全球化的年代,基于全球具有不断提高的经济效率,全球统一大市场也不断扩张,这支撑着纸币的价值,让美联储和各国央行可以通过印钞抵御危机,又不会导致恶性通胀的效果,让全球度过了战后所经历的一次次危机,但现在,全球化处于解体的年代,统一大市场不断被割裂,经济效率在不断下降,加上军备支出正在高速膨胀,这本身就是纸币价值失去支撑的时代。基于现代债务经济的本质,要缓解或化解债务危机就必须稀释债务,一旦央行再次打开印钞机的阀门,货币价值就会暴跌、暴跌再暴跌,通胀还控制的住吗?

有人说,全球化是最好的年代,但最好年代的顶峰之后,注定是最糟糕的年代,因为这是战后全球地缘政治体系、全球统一大市场、全球产业链、全球纸币体系崩溃的年代,这是系统性崩溃,演员们开始集体裸奔。

世界行驶在未知海域。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方寻

来源:如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