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科教 > 正文

祈雨不是迷信,是为官者的必修课

这个字数很多的匾,立于1830年,其由来是嘉义知县张缙云在该年遇到旱灾,虔诚向鹿港龙山寺观音菩萨祈雨,才烧化牒文没多久就下三天雨,米价立刻稳定。张大人感动之余,遂献此匾答谢神恩。 最近台湾久旱无雨,几年前也有类似情形,面对这缺水大危机,当时台中市举办祈雨法会,被很多网友批评为迷信,有些政治人物因此而打退堂鼓,其实要是细究起台湾的历史,你会发现祈雨不单纯只是为了降雨,也是政治人物表达爱民之心的方式。

祈雨不是迷信,是为官者的必修课

这个字数很多的匾,立于1830年,其由来是嘉义知县张缙云在该年遇到旱灾,虔诚向鹿港龙山寺观音菩萨祈雨,才烧化牒文没多久就下三天雨,米价立刻稳定。张大人感动之余,遂献此匾答谢神恩。

最近台湾久旱无雨,几年前也有类似情形,面对这缺水大危机,当时台中市举办祈雨法会,被很多网友批评为迷信,有些政治人物因此而打退堂鼓,其实要是细究起台湾的历史,你会发现祈雨不单纯只是为了降雨,也是政治人物表达爱民之心的方式。

清代,官方订立有祈雨的仪典,身为父母官,遇久旱不雨,你想不祈都不行,老百姓眼睛在看着,上面的监察系统在盯着,身体再不舒服,年纪再大,也不能找人代理,曾经就有官员未亲自出席,惨遭弹劾。

通常大约四五十天没下雨就得准备祈雨仪典,若是一求就雨,那真是祖上积德,祈雨失败的例子很多,失败了还得继续祈,而且为了表示诚心,斋戒沐浴、禁屠三天那都只是基本款,步祷那真的是苦差事,激烈一点的还得边走边跪,1754年,台湾府知府曾曰瑛就因为步行祈雨,中暑而死。

台湾史上最有名的祈雨莫过于大甲贞节妈林春娘,戴潮春起事,其部将三围大甲,城中水源断绝,百姓祈雨不应,官员祈雨不应,贞节妈一祈就灵,且连续成功三次,这已经不是巧合可以解释。

节孝妇林春娘祈雨,一战成名,后世亦仿效之,1910年竹东、1911年新竹都有请节孝妇祈雨的纪录。

几年前台中祈雨,当然也把贞节妈请出来,希望她能再显神通,救救台湾百姓。另外据清代方志记载,台南海会寺的住持澄声,祈雨也颇灵验。

至于祈雨的对象,通常是城隍、龙王或相关与水有关的神明,或是地方大庙,如大园一地祈雨,多向感天大帝祈求。也有向邻近地区知名神明祈求者,比如前文所提,嘉义知县北上向鹿港龙山寺观音菩萨求雨的例子。

台湾进入日本时代后,照理说日本人相当重视科学,致力破除迷信,祈雨这是应该沾不上边,其实不然,像光1933年就有龟山庄长野口敏志、淡水街长多田荣吉、大甲街长柴田一平、斗六郡守仓内孝、嘉义郡守佐藤房吉等等留下祈雨纪录。

日本地方官初期入境随俗,也到地方大庙祈雨,神社数量多后,也有地方官在神社祈雨,比如1933年马公神社、斗六神社、沙鹿神社都有祈雨记录。

要说日本人真的相信祈雨之效吗?我认为未必,但对于争取民心是相当有帮助。所以说祈雨是官员的必修课。

至于祈雨如何祈?清代会在城隍庙设祈雨坛,并到龙王庙、东岳庙等相关庙宇上香,祭拜时官员配雨缨素服,全民茹素并禁屠(通常是三天),找和尚道士念经祈祷,雨不来这些仪典就得继续下去,若情况严重,官员还得健行练脚力,就是前文说的步祷,祷得成不成不知道,倒是体弱的官员自己先倒了……

祈雨时会上一些牒文,这些牒文中,官员们大多有着“老天你冲我来啊!别为难我的百姓!”之心,比如杨桂森的“祈雨告龙神文”中说:“宁严谴予司牧,毋困敝我苍生。”

六十七(这是人名,满州人,他们家听说喜欢用数字命名)的“祈雨移龙王牒”中说:“惟神夙在祀典,岁享明禋;虽职等守官无状,无足顾恤,宁不矜悯蚩愚,以一上慰宸衷乎?神实有灵,敬祈昭格。”

意思大约是龙王大爷,您平常也享受我们不少香火供奉,虽然我这个当官的有些摆烂,不用可怜我,但干嘛跟我百姓过不去,可怜可怜他们吧!你要是真的有灵验的话,下点雨给我看看啊!

还有范咸的“祈雨移城隍牒”:“民或有殃,咎在职等,请移罚于职等之身,甘受无悔。敬具牒文,粗陈鄙悃。仰龥时雨三日,以苏生民之命。”

这是在说,老百姓要是有做错什么,要罚罚我,我没意见,拜托先下个三天雨应急一下。

日本时代1898年,澎湖厅长富田贞二郎为祈雨,也写了篇祭文,文末说到:“……咎在卑厅一人,斯民何辜,罹此艰厄……”

也是和以上三位差不多的意思。

至于日本时代的祈雨方式,以1908年新竹为例,搭坛安四海龙王神位,设五水缸,内装清水插榕枝,每缸立一纸旗,共有五色,上书“祈求甘雨”等字样,又有纸制“商羊鸟”挂在神坛上,做跳舞状,每天请道士诵经。

步祷方式,以1933年龟山为例,整个步祷队伍是以纸糊青龙为前导,之后是道士、披麻戴孝的受灾户,沿途跪拜,向天呐喊,目的地通常是一广阔水域。

同一年大甲也以类似的方式步祷,大呼“皇天降雨救万民”,1929年,新竹步祷则喊“旱魃为殃何太酷,商羊不舞实堪忧。”,这应该是出自该地文人的手笔,有种抗议口号的味道。

大人因无雨而凄苦,连儿童也感受到异样的气氛,1905年8月30的台湾日日新报报导,有儿童六、七人跪在田间齐声大喊:“天公喔降雨!”斯时祈雨已是全民运动。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方寻

来源:爱传媒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