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民生 > 正文

一场由家暴引发的社火,冲上抖音热榜TOP1

近日,一场由村民和艺术家共同实施的“家暴社火”迅速引发网络热议和大量传播,一度冲上抖音西安热榜TOP1,并长期保持热度不降。与此同时,海量网友,不论男女纷纷在评论区诉说自己被家暴经历,每个案例都像压在胸口的巨石,让人心情沉重。

这件引爆网络的作品,是艺术家桃子根据一句关中谚语而进行的创作。“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这句一直流传在关中民间的谚语,意为面团越揉越光滑筋道,媳妇越打越温顺。谚语经年流传,这似乎也佐证了大量关中农村的妇女一直以来都在遭受来自家庭的,身体或精神上的暴力。

桃子第一次听到这句谚语,被深深震惊了,她想象不来,这一句简单的谚语,是多少被家暴的女性以伤痕写成的“血书”。

由此,桃子来到关中农村,对村里的妇女进行了调查。村中妇女对这句话都不陌生,她们告诉桃子,自己多少也都曾被家暴,但几乎无人真正愿意将自己的经历讲出来,尤其是有可能面对公众。

但尽管如此,于阿姨还是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于阿姨经历了两段婚姻,承受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家庭暴力。第一段婚姻中,她在生第二个女儿后,由于结扎失去生育能力,导致这段婚姻在丈夫对她长期精神歧视中而结束。在那个年代,农村离异并带着孩子回娘家生活的女人往往遭受严重的排挤。

1995年,于阿姨又匆匆再婚,尽管对方家庭条件清贫,但她认为彼此知根知底,丈夫也有一身好力气,或许能过上踏实的生活。“前夫说不想要这个娃了,他就说把娃接来住,他养,当时就觉得挺有男子气概的。”然而,这段婚姻并未如她所愿美满。于阿姨婚后尽力经营家庭,对待丈夫前妻的两个孩子视如己出,但丈夫暴戾的脾气却逐渐显露,稍有不满便动手打骂。而邻居们关于“前妻被丈夫打死”的传言更让她生活在恐惧与不安的阴影中。“要不是有娃在,我真的坚持不住。”于阿姨哽咽道。她坚持了二十多年,直至四个孩子长大成人。

桃子在揉面中调研

家暴社火巡演场景

2011年,于阿姨的第二段婚姻终于走到了尽头。“男方有点相信算命,相信他一辈子要娶三个老婆,我是第二个。”说到这里,于阿姨不禁苦笑:“呵!就这么滑稽可笑,他在外面想和谁好就和谁好,他好像觉得挺无所谓,就为了一些小事跟你闹矛盾,后来就离婚了”。离婚后,于阿姨只分得39000元,别无他物。同年,她只身前往西安打工,以洗碗维持生计。

本以为事情已经告一段落,结果第二任丈夫通过朋友劝导她重新回“家”。再三考虑后,于阿姨选择再相信一次丈夫。然而,家暴的情况并没有好转。“我做梦,梦见他家后院有个大窟窿,上面盖着凉席片子,我把它一揭,里边有死人,我就感到很害怕。害怕他迟早把我给打死或者气死,我想出去,我不管咋样,死了我都心甘情愿的。”2018年,53岁的于阿姨终于鼓起勇气,再次逃离了这场梦魇。

这样的案例不仅仅是关中地区,根据第三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计算,在中国2.7亿个家庭中,约25%的妻子遭遇过不同形式的家庭暴力。另有数据显示,受害人平均遭受35次家暴后才报警,每7.4秒就会有一位女性被丈夫殴打。而在一些农村地区,根深蒂固的性别陈规导致对家暴的 “隐形化”、 “合理化”。家暴的本质是权力关系的控制,而这样的控制只有0次和无数次之分。

“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竟成为面馆宣传语

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伙伴2021年3月的一份报告提供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暴力侵害妇女行为发生率研究的数据;三分之一的女性(约7.36亿人)在其一生中会遭受来自亲密伴侣的身体或性暴力或非伴侣的性暴力——这一数字在过去十年中基本保持未变。亲密伴侣暴力是迄今为止全球最普遍的暴力侵害妇女形式(影响约6.41亿人)。报告认为,预防暴力需要解决系统性的经济和社会不平等问题,确保获得教育和安全工作机会,并改变歧视性的性别规范和制度。成功的干预措施还包括实施各种策略,以确保幸存者能获得基本服务,支持妇女组织,挑战不公平的社会规范,改革歧视性法律和加强法律应对措施等。

因此,家暴不是“家丑”,而是公共健康问题,更是平等权利的问题。

但社会传统道德舆论以及出于对孩子的考虑,往往导致女性朋友在遇到家暴时不得不选择隐忍。即便是有人勇敢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受害者的人身权利在法律上也很难得到保障,施暴者往往难以受到相应的惩罚。这一方面是因为在法律层面认定家暴很复杂,需要符合一系列条件,并需要足够证据支撑其严重性、持续性等才能成立。另一方面,施暴者所受惩罚又不足以令其悔改,更有甚者变本加厉。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五年来审结婚姻家庭案件896.1万件,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1.3万份……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潜力远未充分发挥。法律有义务保障每一位公民的人身安全,而人身保护令应该真正成为阻隔家暴的一道墙。

人身保护令内容包括(一)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二)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三)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四)保护申请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

于阿姨的事件以及家暴的社会现状,让桃子觉得作为一个艺术家,社会的知识分子,必须做点什么。

在陕西,“社火”和“花馍”,都有着祭祀的作用,也都是他们所熟悉的民间表达的形式。其中,“血社火”扮演者以舞台亮相的形式进行游展,其角色形象血腥可怖,表演内容多为故事场景,为的是伸张正义、惩恶扬善。

于是,桃子决定用“花馍”和“社火”,来还原家暴场景,以此告慰曾为家暴所困的妇女、伸张妇女权益,同时祈祷她们得到实质性的保障,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施暴者看到他们的暴力伤害,唤起施暴者的反思和悔悟,“封印”暴力。

7位陕西关中地区的农村妇女和艺术家桃子合作,她们采用自己较为擅长的“巧媳妇”技能——揉面,将家暴场景用“花馍”这一传统民间形式呈现出来。她们都曾目击或亲历家暴:

“那家老汉一拳把他老婆四颗门牙都打掉咧!”“隔壁那谁家儿子,把他妈踩在地上打!”“哎!就因为生了个女娃,俺婆婆说把俺女娃丢在关中环线上都没人捡。”

与此同时,桃子还邀请了14位村民,7男7女,以社火形式,分饰7组不同的家暴场景。叔叔姨们出乎意料地支持:“娃们做好事呢!”随后,一支锣鼓自乐班也自发加入了他们。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终于,秦岭北麓,村民和艺术家们一起创作了这场“家暴社火”,进行了一场发自民间的公共表达。此次表演途经两个村庄,现场即引发数百人观看、讨论…

在揭开家庭暴力的面纱的时候,我们看到,要斩断暴力的传递链条,不能仅仅是要求女性如何如何自尊自信、勇敢发声,而是需要实现以下转变:

1,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的理念和工作方法,采取以受害者为本的服务方式;村干部、公司管理层、公安警察,不能以家务事为理由对家庭暴力袖手旁观。

2,必须要从孩子的教育开始,让孩子认识到,无论男女,没有天经地义的特权;尤其作为更易获取权力的男性,更需要平等对待女性,尊重女性的意见和意愿,任何情况下使用行为或语言的暴力都是极不可取的。

3,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是家庭暴力的知情人。我们首先不能有任何再度加害的行为,如责备受害者,或者任意泄露她们的个人信息,以及继续做沉默的旁观者。然后,我们可以用各种有智有谋的方法及时中断暴力、督促任何责任机构有效地介入、帮助受害人躲开暴力并维护自己的权利、让行为人意识到施暴其实是怯懦、可耻、损人害己的行为,并鼓励其学习和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

我们希望,每一位看到这个艺术、看到此文的人,可以从自己开始,反思和停止自己对家人的暴力语言和行为,同时呼吁社会给予家庭暴力话题更多的关注,对妇女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不责备受害者、让她们能勇敢站出来发声。任何形式的暴力我们都应坚决抵制!个人和单位都有权利干预家暴、阻止更多悲剧的发生。在呼吁社会舆论环境以及提高权利和干预意识的同时,也希望相关政府机构可以真正落实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下面是网友分享的一些案例: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华

来源:拆界艺术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