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杜耀明:特区间谍故事说不好 香港与西方关系破裂

作者:
英政府需要面对的挑战是,一个经贸办可以变质为情报及间谍中心,对三年来十五万移居英国的香港人构成安全威胁,因此移除个别违法者之后,必须尽力避免同样事情再次发生。方法一是提高戒备,由英政府审查驻英的香港人员,排除某类背景或高风险的人物参与办事处工作;二是将香港驻英人员与中国及俄罗斯人员归为同类,加强监视人员的活动,甚至限制英国公务人员与他们交往;三是干脆取消香港驻英的经贸办事处。

一名香港驻伦敦官员,以特区公帑聘用两名英国纪律部队人员,长期跟纵及侦察留英的香港活跃分子,近日被英国政府拘捕,再以间谍罪行起诉。姑勿论三人最后是否罪成,特区当局此举不仅惹起外交风波,处理不慎的话,更会损害香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根据英方的控罪简报,该名香港官员是特区驻伦敦经济及贸易办事处的行政主任袁松彪,他聘请两名人士涉嫌协助一个外国情报组织,搜集情报,监察目标人物,并强行进入民间住所,而服务报酬由经贸办支付。由于有证有据,负责调查的执法人员直言,上述控罪涉及的外国情报组织正是香港当局。消息公布后,特区政府只强调英方必须保障当事人的合理权利及利益,没有否认指控的事实,也没有否认该官员以官方身份行事,看来争议焦点只限于英方指称的行动是否违法。

近年来,西方朝野紧密留意,中国以什么手法影响(或称影响力行动influence operations)他们国家的不同领域,如政府决策、政治选举、传媒内容、当地中国人等等。其中一些极端例子,如“猎狐行动”(Operations Fox Hunt),亦即跨境执法,以强迫手段把逃离中国的经济罪犯或异见人士遣返中国,早已引起舆论强烈关注。

一年内,英国国会情报及保安委员会和国际特赦组织先后发表报告,公开指责这些不法举动。同期间,欧美政府亦加强戒备中国渗透其他国家的间谍活动。英国《泰晤士报》指出,欧盟外交部认定中国在布鲁塞尔的特务人数约250名,比俄罗斯的二百人还要多。上月底,德国警方拘捕四人,怀疑他们为中国当特务,其中一人更是国会议员助理,而英国则以间谍罪名起诉一名国会的研究员,也被指与中国有关。

在此背景下,英国警方今次侦破的间谍案,无疑提供又一事例,确定中国对他们怀有敌意,视欧美等地为藏污纳垢之所,必须伸展长臂跨境执法,才能保住中国的安全。更甚者,此举加深欧美政府对中国的疑虑,甚至会引发反制行动,因为如果控方指陈的事实无误,即统筹跨境执法是特区官员,财政支持来自特区政府,也就代表这些违法的监视以至干扰行动,完全是香港官方授意的行为,而中国既有权行使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同样责无旁贷。

一直以来,欺凌中港民运、工运人士的干扰行动,时有发生,例如暴力袭击、被泼红油、跟踪盯梢、黑客入侵等,但由于没有证据断定由官方指挥行事,最后只能归咎中共的支持者。同样,欧美政界及非政府组织以往对中国政府渗透外地的指控,大多根据作证者的经验和见闻而推断,难有直接证据确证官方的参与。例如孔子学院,遍布欧美各地,从活动性质和宣扬内容看,都不失为中共官方意识形态的海外枢纽,但若从组织及财政关系看,仍欠直接证据确定两者的从属关系。

反观今次由伦敦揭发的香港间谍事件却叫人大开眼界,因为特区当局无法推卸其法律责任。如果袁松彪只是执行上方委托的职务,而英国《国安法》与香港《国安法》看齐,可以同样应用于世界各地,香港特首即刻符合资格,成为英方起诉的对象。不过,即使英方不能离岸起诉香港特首,相信他也不会到访英国,除非法庭判袁松彪无罪,否则特首身处英国,不被控告也要协助调查。

刑事起诉只是开端。英政府需要面对的挑战是,一个经贸办可以变质为情报及间谍中心,对三年来十五万移居英国的香港人构成安全威胁,因此移除个别违法者之后,必须尽力避免同样事情再次发生。方法一是提高戒备,由英政府审查驻英的香港人员,排除某类背景或高风险的人物参与办事处工作;二是将香港驻英人员与中国及俄罗斯人员归为同类,加强监视人员的活动,甚至限制英国公务人员与他们交往;三是干脆取消香港驻英的经贸办事处。

其实不论一二三,都有损香港声誉,也削弱它对驻地的影响力,其他西方国家仿效英国的话,损害将会更大。面对英国的指控,特区政府的最佳策略是老实面对,若认为招聘英方纪律人员监察当地的香港活跃分子是合理合法,便该理直气壮,直言“间谍”无罪。若自认理亏或事败认输,何不退一步海阔天空,速速道歉止蚀,换取英方谅解,以修补港英关系。

如今温温吞吞,“间谍”故事是对是错也说得拖泥带水,又如何讲好香港故事呢?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广松

来源:自由亚洲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