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法国拒绝了”,习访法只字不提首要红线

中共高层以往不论在国内或出访,都会藉着与外国领导人会谈的机会,重申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等制式套话。习近平上周访问欧洲,最受瞩目的首站巴黎,停留期间,与法国总统马克龙有多次会谈,但公开谈话竟然未提及台湾、或一个中国原则。

习近平在巴黎,和马克龙、另再加上欧盟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也举行三方会谈,可以想见,中欧目前最炽热的中国电动车补贴调查,肯定是会议桌上的主要议题,习近平是否能争取为中国有利的判决呢?

习近平对法国的国是访问,是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的最重要议程。双方领袖密集的进行长时间对话,但是对台湾议题却是低调到没有声音。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沛尔曼法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伊莎贝·冯(Isabelle Feng)说,“北京政府应该是提出要求了,因为这是他梦寐以求的,法国是欧盟大国、同时是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又是习近平疫后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如果法国政府能宣称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那将会是习近平外交上的巨大成功。再者,马克龙去年访华时,关于台湾问题,做出‘法国不做美国追随者’的言论,当时掀起轩然大波。而今年习近平访法,马克龙虽高调款待,对台湾问题却只字未提。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中方提出了这个要求,但法国拒绝了。

相关内幕现阶段不得而知,但如同我们注意到,马克龙并未公开就中国的人权议题提出关切,双方是否就特定条件进行妥协,伊莎贝·冯表示,我们目前不会知道内部真相。但她另外提到60年前后相呼应的历史环节,回顾1964年1月27日中法宣布建交的隔日,北京人民日报的建交公告仅有两句话:“中华⼈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致决定建⽴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内任命⼤使”。60多年前,戴高乐筹划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和北京谈判设下的红线是不会主动跟中华民国断交。中共后来决定在台湾议题上退让,因为能与法国建交,有助毛泽东政府打破在国际社会上的孤立,重返国际舞台,因此当时中法建交公报的声明都没有提到台湾。

戴高乐的立场也导致法国曾经短暂双重承认在台北的中华民国和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伊莎贝·冯指出,1964年1月27日起,巴黎仍有中华民国大使馆,直到中华民国2月宣布和法国断交。这当中,法国的确是双重承认。

习近平随后访问塞尔维亚、和匈牙利,这二国都随中国起舞,坚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更加突显习近平在法国,在台湾议题上未能成功展现外交强势。

至于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补贴调查,近期可望公布结果。伊莎贝·冯分析指出,中国在电动车、太阳能光电板和风力发电机等项目,的确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中国市场消化不了,需要开阔海外市场,“而美国市场现在几乎进不去。如果欧盟调查结果导致要对中国电动车课税,将对电动车产业链造成很大打击,甚至影响到资金链。我们可以想像,这会对中欧关系达到降温的作用。”

看来习近平这趟访问欧洲,竟是预告了中欧关系降温。然而我们同时也看到他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在欧洲,有塞尔维亚、和匈牙利两个“一带一路”的铁杆伙伴。匈牙利将于7月1日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在担任主席国6个月期间,是否可能会强化倾向中国的政策,例如一中政策。伊莎贝·冯表示,法国和欧盟对台海局势,立场一向是“不改变现状”,现有政策不可能有太大变化。另外,“中方会想建议推动关注的提议,但欧盟自身机制很难统合,大概不会有什么改变。”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方寻

来源:RFI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