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加速撤离 又一重大拐点来了

日产汽车的中国产能将削减约1成,已经关闭了江苏省的乘用车工厂。在中国,以纯电动汽车(EV)为中心的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日本车企的销量正在严重下滑。三菱汽车甚至在中国停止了生产和销售,车企正在经历优胜劣汰。日本车企曾经集中投资中国市场,很多厂家开始调整此前的在华扩张战略。

日产与东风合资的常州工厂已于6月21日关闭。年产能为13万辆,约占中国总产能的1成。此前负责组装SUV车型。这是日产在中国首次关闭乘用车工厂。

日产在中国的销量正在下滑。2023年同比下降16%,降至79万辆。今年截至5月连续2个月低于去年同期。与中国车企的价格竞争非常激烈。由于日产畅销的纯电动产品线较少,未能吸引消费者。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5月纯电动汽车占中国新车销量(含出口)的比例较去年同期提高9个百分点,升至40%。在电动销售方面起步较晚的日本车企的份额在1~5月降至12%。日系车企的占比曾经一度超过20%,当前的低迷状态越来越明显。

日系车企清理过剩的生产设备等动向也很明显。三菱汽车2023年停止在中国生产和销售。本田在5月决定裁减合资公司的员工。日本车企此前一直在世界最大市场中国增加投资,各公司的经营战略正迎来转折点。

日产关闭工厂,本田裁员

日本车企的“优化多米诺”正在中国扩散。受中国车企的低价攻势影响,日本车的销量比巅峰时期的2020年下降了2成。中国车企正在强化降价,处于劣势的各日系车或将被迫进一步推进结构改革。

6月21日关闭的常州工厂是日产在中国8家工厂中规模最小的,但是2020年11月投产的最先进的工厂。

2000年以后,日本车企与中国车企合作,正式启动本地化生产。在三大日本汽车制造商中,日产曾一度被认为在中国最为成功。在构建生产和销售网络方面集中投入资源,从最近10年的产量来看,2018年之前超过丰田和本田,在日本车企中居首位。

日产为了进一步扩大销量,投资建设了常州工厂。当时,日产在中国的新车销量超过美国,规模最大,中国市场成为顶梁柱。此次关闭常州工厂也凸显了日产的困境。

日产与东风合资的常州工厂已于6月21日关闭

之所以在中国市场陷入低迷,是因为中国车企的降价攻势比预想得还要激烈。

“中国市场的售价下跌比预期提前了2年”,3月,日产社长内田诚在中期经营计划的发表会上谈到了中国市场的严峻状况。

2月,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比亚迪(BYD)启动主力车型的降价。“秦PLUS”混动版最低7万9800元起,降价2万元。

与秦PLUS竞争的车型之一是日产的主力轿车“轩逸(Sylphy)”。轩逸的价格最低在10万元左右。一位日产高管苦涩地表示:“比亚迪降价瞄准的就是轩逸”。

日产2023年的中国新车销量比2022年减少16%,降至79万辆,连续5年同比下降。丰田2024年1~5月销量同比减少10%,降至63万辆,本田也减少17%,降至34万辆,陷入苦战。

在中国,纯电动汽车(EV)等新能源汽车正在加速普及。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在新车销量(包括出口)中的占比在5月同比增加9.4个百分点,达到39.5%。

仅从乘用车来看,燃油车的销量下降24.5%,降至86万辆,新能源汽车增长40%,增至81.5万辆,呈现出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在近期反超的势头。日本车企能否扭转局面,取决于纯电动汽车和混动车的强化。

本田将把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新车到2035年全部改为纯电动车。日产也计划在中国市场推出纯电动的SUV“Ariya”等车型,在2026财年(截至2027年3月)之前将销量增加20万辆。

中国车企正在开发搭载人工智能(AI)等功能的新车,在价格以外的技术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如果各家日本车企无法按计划恢复销售,将不得不进一步推进优化措施。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日经中文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625/2071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