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极右派权力大增 欧盟“绿色新政”下个5年怎么走

6月10日凌晨,欧盟大选席次的党派版图出炉后,选前就被热议岌岌可危的“绿色新政”前途,更确定蒙上一层浓重的阴影。

▲欧盟大选席次的党派版图出炉,极右派的权力大增,“绿色新政”确定蒙上一层浓重的阴影(图/翻摄自欧盟脸书)

“过去所有的成功,现在都可能因极右派和法西斯政党在这次选举的结果而被削弱”,绿党籍的前德国国会环境委员会主席霍恩(Barbel Hohn)接受中央社采访直言。

她表示,过去5年欧洲联盟(EU)“绿色新政”(Green Deal)的成就,包括一个运作良好的碳交易体系(ETS)、扩大建置绿色能源,并决定2035年起所有出厂新车都必须做到二氧化碳零排放等等。

在欧盟带领下,欧盟成员国家在“气候行动追踪”(Climate Action Tracker)根据“巴黎气候协定”目标衡量的进度下,从地球暖化摄氏4度的路径,改善为暖化摄氏2.3度至2.4度路径。

然而,牵动欧盟机构人事换届的6月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改选结果,想要限缩欧盟组织权力、反对环境政策冲击农民利益的“疑欧派”极右势力大幅成长;相对地,过去5年积极推动“绿色新政”的绿党席次则大幅滑落,一消一长,牵制了欧盟下一个5年届期的气候政策进取性。

欧洲议会选举后,最大党团“欧洲人民党”(EPP)党魁韦伯(Manfred Weber)第一时间就表示将讨论撤销欧盟2035年内燃机引擎新车禁售令,对同党团正寻求连任的欧盟执行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范德赖恩(Ursula von der Leyen)过去政绩“扯后腿”。

大选前,农民团体因反对“绿色新政”多次上街抗议,中间偏右的“欧洲人民党”唯恐极右派拉走太多农民选票,在选前便已施压范德赖恩放松对农民的减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要求,选后又想要欧盟对汽车、石化产业也让步。

在6月10日欧洲政治新闻网站Politco举办的选后情势论坛上,赞助商德国石化集团拜耳(Bayer)公共关系、科学及永续执行副总裁贝宁格(Matthias Berninger)明白说出企业界对欧盟新政治结构的期待:“多点萝卜、少点棍棒”。

获得欧洲议会第2多席次的“社会民主党”(S&D)代表则在前述论坛强调“绿色新政”应该持续,并扩大成为“绿色社会新政”(Green Social Deal),强化基层民众的社会保障面向,并主张“欧洲人民党”正与其他中间派党团筹组的多数联盟应纳入绿党。

另一方面,相对多数的右倾党派则倾向将“绿色新政”导向更多促进产业竞争力的面向。

欧洲议会竞选期间,“欧洲人民党”的策略便是以产业转型机会来为“绿色新政”辩护,少谈节能减碳的限令和负担。例如范德赖恩在4月一场辩论会上说,全世界都在追求绿色科技,欧盟是其中的领先者,应该要持续拥抱这个“未来的经济”。

综观过去5年欧盟“绿色新政”的里程碑,包括“欧盟气候法”(Eurpean Climate Law)完成立法,将欧盟2050年达成“碳中和”的目标写入法条,也就是达成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并设定2030年前将比1990年减少排碳55%。

今年2月欧盟更加码设定到2040年减排90%的阶段性目标,以提高迫切性。

此外,还有通过“净零产业法”(Net-Zero Industry Act),希望透过简化投资审查、放宽政府补贴限制、减税等方式,加速扶植欧盟的再生能源产业。

欧盟也通过“关键原料法”(Critical Raw Materials Act),旨在分散绿能、科技产业重要的原料供应来源,减少对特定国家尤其是对中国的依赖。

欧盟通过“碳边境调整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并进入落实前的过渡期,要求外国产品进入欧盟市场必须符合欧盟订定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GHG)排放标准,否则就得另缴一笔排放许可费,因此也被称为“碳关税”。

前述3项法案既是气候政策,其实也是产业、贸易政策,都有牵动对外经贸关系的效果。

相对的,对欧盟境内强制或鼓励减碳的政策,虽然通过了提高建筑节能目标、规定包装减量、要求产品以永续概念设计、消费者有权要求制造商维修产品、防止企业“漂绿”等规则,但也有退缩之处。

最明显的缩手就是农业领域。包括2月欧盟执委会宣布撤回限制杀虫剂法案,该法案目标在2030年前减少一半化学杀虫剂用量;同时执委会放弃要求农业部门在2040年前减少甲烷、氮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30%的目标。

欧盟既要照顾农民,又想降低汽车产业负担,还得顾及一般民众生活能源成本,难以面面俱到。欧盟若要达成净零,回头拥抱核能的议题随之浮上台面。但核电在不少欧洲国家是如同马蜂窝的敏感议题,说服力并不普及。

霍恩认为,欧盟“绿色新政”对农民让步是个错误,只会使农业生产更难以永续;汽车产业也该加速向电动车转型,否则将被中国吃掉更多全球市场。因此并非哪个部门先后的问题,而是所有部门都该同时行动,因为气候危机已恶化。

不过,资源分配仍是无法避免的困难抉择。根据欧洲议会绿党议员委托智库Institut Rousseau所做的研究,欧盟要达成2050年净零目标,每年估计需投资1.5兆欧元(约新台币50.5兆元)。

“‘绿色新政’还会是下一届欧盟的优先政策吗?”在地缘政治新形势下,欧盟加强国防成为新重点,大幅提高防卫投资将排挤其他政策资源;极右派崛起,也可能牵制欧盟推出更积极的环境政策。

最有机会持续获得欧洲政坛关爱的,大概就是在“经济安全”框架下的绿能转型、提高产业竞争力政策。未来“绿色新政”招牌若换成“绿色竞争力新政”,大家应该不会太意外。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中央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624/2071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