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国际财经 > 正文

与美国不同调 欧洲这样回应“中国冲击2.0”

欧洲领导人没有像美国那样只管对中国进口商品的洪流设置更高壁垒,而是寻求另一种选择:铺上“欢迎光临”的门毯。

本世纪第一个十年之初,欧洲大部分地区躲过了重创美国制造业的第一次中国冲击。而目前正在发生的第二次冲击看起来威胁性要大得多。

但是,欧洲领导人没有像美国那样只管对中国进口商品的洪流设置更高壁垒,而是寻求另一种选择:铺上“欢迎光临”的门毯。

对于来自中国的投资,无论是像宁德时代(CATL)这样的电池制造商,还是在匈牙利建厂的比亚迪(BYD)和在西班牙生产汽车的奇瑞汽车(Chery Automobile)等电动汽车厂商,欧洲官员基本上一直都是来者不拒的姿态。

20世纪80年代,面对日本低成本汽车进口浪潮,里根(Reagan)政府进行了出口配额谈判,鼓励日本制造商在美国建厂。

美国官员不太愿意对中国重复这一套路,与日本不同,他们将中国视为美国国家安全的一大威胁。 例如,美国白宫正在权衡对中国“网联汽车”的限制,这种汽车可能将客户数据传输回中国。 欧洲人对此类风险的担忧就没那么多了,尽管他们可能会改变主意,就像他们对待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提供的电信基础设施那样。

根据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和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汇编的数据,近年来,中国对欧洲现有企业的收购纷纷遇挫,部分原因在于欧洲的审查日益严格,但对新创建的企业或工厂的绿地投资却迅速增加,占到去年中国对欧洲外国直接投资额的78%。

对冲中国冲击2.0和川普2.0风险

这一战略的核心出发点是担心欧洲、尤其是比美国更依赖制造业的德国,可能会受到某种噩梦场景的冲击:全球贸易战或是新一轮廉价中国进口商品的涌入。

欧盟监管机构本月表示,计划对中国进口汽车征收相对温和的关税,最高关税将是美国总统拜登(Biden)最近宣布的100%关税的一半。 一些分析师认为,这是在暗中鼓励中国生产商将汽车工厂转移到欧洲,而一些生产商已经开始这样做了。

中国商务部表示,上周六,商务部长王文涛与欧盟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举行了视频会谈,双方商定,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案启动磋商。

欧盟发言人Olof Gill表示,双方进行了坦诚和建设性的对话,并将在未来几周内继续进行沟通。他表示,欧盟方面强调,针对欧盟调查的任何谈判结果均将有效解决损害性补贴问题。

对欧洲和中国来说,更紧密的合作会降低川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宫带来的风险,川普承诺将对进口产品全面征收10%的关税。这种威胁不利于欧洲完全与美国站在同一阵线,同时也会促使中国缓和与欧洲的紧张关系,保持进入后者利润丰厚的市场的机会。

如果是这样的话,欧洲与中国的工业和技术联系可能会随着美国削弱对华贸易而加强。中国的汽车品牌将在欧洲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在美国却不会。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高级研究员Jacob Kirkegaard表示,欧盟的做法相当于承认中欧工业综合体的存在,而且在以明确的方式希望鼓励进一步发展中欧工业综合体。

荣鼎集团的欧中问题专家Noah Barkin表示,这会给欧洲带来风险。“如果欧洲汽车业继续与中国深度融合,而美国汽车业与中国完全脱钩,很可能会导致欧盟与美国之间的双边关系紧张。”事实上,欧洲对美国的出口是对华出口的两倍。

欧洲制造业可能付出的代价很沉重

欧盟为什么要冒这个险?欧洲的汽车业已经通过合资企业与中国汽车业紧密交织在一起,这些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大众汽车(Volkswagen)约三分之一的销售和很大一部分利润来自中国。

此外,如果全球贸易中断,欧洲遭受的损失将超过美国。前意大利总理德拉吉(Mario Draghi)在本月的一次讲话中表示,欧洲制造业岗位数量是美国的2.5倍,在欧洲生产的制成品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用于出口,而美国仅占五分之一。

制造业占欧洲经济总产值的15%,占德国经济总产值的18%,而在美国经济总产值中仅占11%,这反映出中国在高科技工程工具和机械方面的专业化程度,这些工具和机械在中国的崛起过程中起到了助力作用。但在中国以往从欧洲购买的产品上,中国与欧洲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中国公司的工业机械和设备产量超过美国、德国和日本对手的总和。

“第一次中国冲击对德国来说是净利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所长Moritz Schularick表示,“第二次冲击则真的是一次警钟。”

作为一种引进新技术的方式,中国对外国投资曾经是持欢迎态度的。Barkin说,现在,“我们的情况是:欧洲渴望反向的技术转让。”

德国汽车业专家Ferdinand Dudenhoeffer表示,中国今年的电池驱动电动汽车产量可能到达700万辆,高于去年的500万辆。他表示,欧洲今年可能生产120万辆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低于去年的150万辆。这种规模上的优势使中国生产商在包括电池技术在内的电动汽车技术方面领先于国际竞争对手。

一些分析师表示,允许中国电动汽车生产商在欧洲发展可能鼓励更多人改用电动汽车,并鼓励政府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从而对欧洲汽车生产商起到助力作用。另一个优势是:由于技术落后且价格更高,美国的电动汽车市场未来可能将落后于欧洲和中国。

Dudenhoeffer说,考虑到川普再次当选的风险,欧洲应该对中国更加开放,以对冲这种风险。他表示:“中国制造商将帮助我们更快地走向未来……增长很快的大市场是亚洲,而不是美国。”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华尔街日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624/207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