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物 > 正文

为给百姓祈雨 这位官员在河南采取了极端的做法

—为了给百姓祈雨,这位山东官豁出去了

万般无奈,这位西华令做出了一个极其惊人的决定:令手下堆积起干柴,自作人牲——把自己当成奉天的祭品,如果还不能祈得雨来,他甘愿被大火烧死! 周围百姓全部跪倒在地,这位西华的父母官端坐在柴垛上,命令手下人点火!但手下人哪里忍心,于是他又亲自点燃了柴垛,眼见得火苗冉冉而起,就要烧到他的身上! 就在此时,黑云滚滚而来,大雨暴至!

阿波罗网王笃若报道/《后汉书·卷八十一·列传第七十一》记载,河南西华县久旱无雨,禾苗枯萎,百姓忧心如焚。天子下诏征求贤良方正和敢于直言的人,有特别品行且能够消除灾异的人,由公卿、郡守各推荐一名。郡守和大司农都举荐戴封。戴封被征召到朝,因回答策问成绩第一,被提拔为议郎,后升为西华令。

戴封上任后,面对旱灾,多次带人诚意祈雨,但毫无成效。他最终决定自作人牲,把自己当成祭品,堆积干柴,如果祈不来雨,他甘愿被火烧死。

百姓跪倒在地,戴封端坐柴垛上,命令手下点火。手下人不忍,他亲自点燃柴垛。火苗冉冉而起,就在快烧到他时,黑云滚滚,大雨骤降。

这位“远近叹服”敢以身为牲的西华令就是戴封。他的这一番壮举也被载入史册,后人称之为:“戴封积薪”。

当时汝河、颖水一带发生蝗灾,蝗虫惟独不进西华境内。当时督邮巡视到县里,蝗虫忽然大量来到,督邮当天就离开了,顿时蝗虫也消失了。全县的人都感到惊奇。

戴封因为在西华政绩卓著,被升职为中山王相,岁俸二千石。离任之时,西华万余民众夹道远送数十里,仍涕泣不忍其离去。

戴封后升任太常。太常位列汉朝九卿之首,地位十分崇高,兼管文化教育、陵县行政,也统辖博士和太学。主要掌建邦之天地、神祇、人鬼之礼、吉凶宾军嘉礼以及玉帛钟鼓等。

无独有偶,《吕氏春秋》记载:商汤执政时也遇到了“天大旱,五年不收”的绝境,商汤即“以身为牺牲”,在桑林祈祷:“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我一人有罪,不要连累万民;万民有罪,都在我一人身上。不能因一个人的过失,让天下苍生都受到灾难。”

正是这份舍命为民的情怀足以感天动地,于是火起之时,“雨乃大至”。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汤祷桑林”。

亮亮懂生活/汉和帝永元六年(95),今河南省的西华县久旱无雨,禾苗枯萎,眼看又是一个颗粒无收的大灾年,老百姓忧心如焚。

当时刚来上任的西华令是被泰山郡守和大司农举荐的人,据说是品德方正,才华出众,而且在殿试时因对答如流,卓有见地,荣获榜首。和帝大悦,赐封他为礼部侍郎,然后就外放了西华。想不到,他刚上任就遇到了如此棘手的难题。

一连几天,西华令带人诚意祈祷,希望老天垂怜,降下甘霖,可依然是骄阳如火,万里无片云。

万般无奈,这位西华令做出了一个极其惊人的决定:令手下堆积起干柴,自作人牲——把自己当成奉天的祭品,如果还不能祈得雨来,他甘愿被大火烧死!

周围百姓全部跪倒在地,这位西华的父母官端坐在柴垛上,命令手下人点火!但手下人哪里忍心,于是他又亲自点燃了柴垛,眼见得火苗冉冉而起,就要烧到他的身上!

就在此时,黑云滚滚而来,大雨暴至!

不管你解释为巧合也好,还是至诚感天也好,雨毕竟是扑面而来了。

这位“远近叹服”敢以身为牲的西华令就是戴封。他的这一番壮举也被载入史册,后人称之为:“戴封积薪”。

有人无法理解戴封这种舍身为民请命的牺牲精神,荒唐地认为他懂得天象,知道就要下雨了,故意搞这么一出。这样的人虽然其心可诛,也不是空穴来风,因为戴封刚到西华办的一件事就让当地人对他敬若神明。

汉代画像石中''祈雨''图

那一年,西华多灾多难,旱灾之前是大蝗灾,周边县境庄稼都被一食而光,甚至秸秆无存。

戴封下车伊始,第一时间就命令乡民在县界处紧急布置障物,这里史书没有交代得更清楚,究竟是什么好办法。个人分析应该是合网式或者鱼箔式,都是前人总结的捕蝗秘招。倒不是戴封先知先觉,而是知识变成了力量,所以“时汝、颍有蝗灾,独不入西华界”。

但接下来的记录就有点超现实主义了。“时督邮行县,蝗忽大至。督邮其日即去,蝗亦顿除,一境奇之。”督邮来了,蝗虫也跟着来,他一走,蝗虫也没了,这确实是人间奇迹。笔者也解读不了,还要请高人赐教。

《吕氏春秋》记载:商汤执政时也遇到了“天大旱,五年不收”的绝境,商汤即“以身为牺牲”,在桑林祈祷:“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我一人有罪,不要连累万民;万民有罪,都在我一人身上。不能因一个人的过失,让天下苍生都受到灾难。”

正是这份舍命为民的情怀足以感天动地,于是火起之时,“雨乃大至”。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汤祷桑林”。

据《后汉书·列传第七十一》记载:“迁中山相。时诸县囚四百余人,辞状已定,当行刑。封哀之,皆遣归家,与克期日,皆无违者。诏书策美焉。”

戴封因为在西华政绩卓著,被升职为中山王相,岁俸二千石。离任之时,西华万余民众夹道远送数十里,仍涕泣不忍其离去。

在中山上任之后,当时下属各县监狱共监押400多名犯人,口供和判决书程序已经履行,就要执行刑罚。

戴封看见犯人们面如死灰,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他顶着极大的压力,做出了一个破天荒的决定:让这些犯人回家再和家人团聚一次,并给他们规定了返回的日期。

数日之后,限期一到,犯人全部按时返回,自愿受刑。

后世唐太宗李世民应该是受到了戴封的启发,在贞观六年12月,也成就了一件千古美谈。

据《资治通鉴》记载:“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之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去岁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

那一年年末,唐太宗亲自勾决死刑犯的名单,见到那些死囚之时,他突发怜悯之心,下旨放他们回家过年,到来年的秋天再来受死。

接着就晓谕各地,均依此办理,释放死囚回家,到明年秋天都来京城长安。

第二年秋天,刑部来报,去年全国共释放回家的犯人390名,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都如期来到京城等待处决,无一人逃匿!

有人认为太宗是宽厚仁爱的一代英主,也有人包括宋代欧阳修也认为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秀。

个人认为,太宗只是借鉴了古贤的良方,其本意有可能是想给贞观之治锦上添花,但作秀完全没必要,这个秀要做给谁看?没有贞观盛世天下大治做基础,他哪里来的自信?犯人全跑了岂不是很打脸?再说,就算是个秀,除了唐太宗,还有谁敢再秀一回?

回头再说戴封,永元十二年(100年),朝廷征召他出任太常。太常为九卿之一,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阿波罗网王笃若报道/亮亮懂生活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624/2071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