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央兜不住了!提前几年爆发?养老金或无法再如数发放

—地方财政的“资金饥渴症”

作者:

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程晓农近日发文说,中国的养老金系统跟其他国家相似,是现收现付制,即当年收入的养老保险金用于即期的养老金给付。如果当年收大于支,就产生结余;若支大于收,则靠财政补贴。实际上,剔除财政补贴的话,从2015年到2018年,中国每年的养老金都是支大于收,比如,2015年亏1,731亿,2018年亏4,504亿。在房地产高歌猛进的年代,地方政府不缺钱,补贴养老金缺口,还不算困难。

但是,2019年发表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提出了如下预测:随着退休人口迅速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增长会跟不上支出的增加,即使算进去财政补贴,累计结余也会逐步耗尽,到2035年,养老金就无法再按过往的标准如数发放了。

必须强调的是,这个2035年会爆发养老金危机的预测,是五年前按照中国房地产泡沫不会破灭、经济不会衰落来推断的;现在中国的经济每况愈下,地方财政捉襟见肘,那爆发养老金危机的时刻,就再也不是2035年了,而可能是提前好几年就爆发,比如,可能就在2028年前后,这个严重的警号离今天只有不多的几年了。

中国很少有人考虑过一个问题,那就是,财政能拿多少钱出来填补每年的养老金窟窿?中国各省市的养老保险金是分省市各自管理的,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补贴;而地方财政入不敷出时,仰赖中央财政补助。这是朱镕基时代实行中央、地方税制改革的结果。

在经济高歌猛进、房地产价格节节上升的年代,地方财政收入也水涨船高,尽管如此,中西部省份的地方财政缺口依然很大。因此,前些年中央财政会从上海、广东、江苏等财政状况相对最好的地方,“抽肥补瘦”,同时再加上中央财政的一部分钱,因此内地大多数仰赖中央财政补助的省份,并不担心养老金亏空,反正有中央兜底。

而疫情的那几年里,中央财政“抽肥补瘦”的来源已日渐枯竭,东南和南方经济曾经繁荣的几个省市自身也发生了财政困难。这样,全国的绝大部分省份就只能期待中央来满足地方财政无穷无尽的“资金饥渴”了。这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经济改革圈里经常讲的社会主义国家传统的“短缺经济学”问题。

《短缺经济学》是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1980年出版的分析社会主义经济中长期存在短缺现象的专著。他从经济制度的角度提出,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不单纯是政策失误,更大程度上是这种制度必然产生的下级行为的产物。中国改革快五十年了,最后又重新走回了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资金饥渴”症。而养老金系统目前及今后全国性的“资金饥渴”,其实中央财政是很难满足的,不然的话,中国就无需经济改革了。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RF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623/2070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