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想让中国人花钱怎么这么难?

尽管政府鼓励大家花钱,但中国消费迟迟不见起色。

主管经济的中国官员一直忙着鼓励消费。然而,人们却反其道而行之。

这是因为政府没有具体的行动来支持这种劝诱;到目前为止,政府只是在空谈。至于诚意有多大,尚不清楚。

显而易见的是,人们都在持币观望。中国央行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中国住户存款激增人民币7.13万亿元(约合9,800亿美元),数字相当惊人;住户存款余额大约为人民币150万亿元,八年来增长了超一倍。

中国央行上周公布的其他一些数据也表明,中国消费者和企业对官方发出的消费和投资号召已有强烈抵触情绪。他们正在将资金从流动性更高的账户转移到中长期存款账户中。

5月份,中国狭义货币(M1)供应量(基本上是消费者和企业可以立即使用的货币)同比下降4.2%,创下自M1数据发布以来的最大单月同比降幅。广义货币(M2)供应量同比增长7%。M2供应量基本就是M1供应量加上持牌银行的客户储蓄及定期存款。

5月份, M2减M1的增速差扩大至创纪录的11.2%。中国央行官员用该指标来考察中国经济的活力。

M2减M1增速差越大,说明人们对经济前景越悲观,从而越不愿意消费和投资。换句话说,中国经济正在丧失活力。

但是,鲜有经济学家会说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已经见顶。

正如《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去年在头版发表的一系列文章所述,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是政治因素。

指向不一

中国经济弊病最明显的解决方案是中国政府制定促进消费和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这将有助于创造一个更平衡、更接近美国和西欧的经济体。中国政府过去也曾论证过这一观点。

不过,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家庭消费仅占GDP的38%左右,近年来相对保持稳定,相比之下美国则占68%左右。

要想让人增加消费,中国政府就必须扩大相对而言保障力不足的社会安全网,增加医疗、失业和退休福利。换句话说,中国政府必须对民众进行投资,才能让他们相信自己不必存那么多钱。

然而,尽管习近平和他手下的官员一直在敦促人们消费,但他们内心一直对美国式的消费心存疑虑,认为这种消费是一种浪费,而当前中国的重点应该是增强工业能力,并为与西方的潜在冲突做好准备,我和我的同事们都曾做过相关报道。

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消费并不能带来中国政府所期望的制造业驱动型增长。

一些投资者和分析师寄望于将在7月召开的中共高层会议,即第二十届三中全会,希望政策真正转向消费。在过去几年,类似的会议都曾传出过令市场振奋的增长催化剂。

但是,除非中国政治发生变化且习近平全心全意拥抱消费经济,否则这种希望可能依然会是一场空。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华尔街日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620/2069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