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网闻 > 正文

踩雷恒大!61岁潮汕大佬艰难IPO

“中国瓷砖一哥”马可波罗上市之路,遭遇意外坎坷。

在A股IPO大门重启之际,马可波罗控股的IPO申请并未如预期般顺利通过终审,而是遭遇了深交所上市委的暂缓审议决定。这一结果,不仅为市场带来了新的讨论焦点,也给其未来IPO之路蒙上一层阴影。

原本期待借助资本市场破冰的马可波罗,现在必须面对营业收入和利润下滑的现实问题,以及市场对IPO节奏的不确定性。

恒大等房企的链式反应下,马可波罗的应收账款压力成为了监管和市场关注的焦点。

同时,公司的上市计划也因其业绩稳定性和财务健康状况而备受质疑。

马可波罗的IPO之旅,因此变得充满挑战,公司需要在市场的聚光灯下,展现出更强的业绩稳定性和财务透明度,以恢复投资者信心并顺利推进其上市计划。

别看马可波罗当下步履阑珊,它也有过无比辉煌的一面。

恒大,这个曾经的合作伙伴,在其业绩辉煌时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马可波罗与恒大的合作,可以追溯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黄金时期。各大房企纷纷扩张,开发项目遍地开花,这一时期为建筑材料供应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凭借其独特定位与质量,马可波罗瓷砖凭迅速占领市场,与恒大、万科等大型房企结盟。

作为曾经的房地产巨头,恒大在高歌猛进的年代,其项目遍布全国各地,快速扩张的规模效应,对建筑材料的需求犹如江河奔腾。彼时,恒大需要可靠的供应商,来保证其项目的质量和进度,而马可波罗则需要大客户来支撑其业务的增长。

通过与恒大的合作,马可波罗不仅获得了稳定的业务增长,更重要的是,借助恒大遍布全国的项目,其品牌影响力得到了爆炸式的提升,从区域品牌一跃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实现了品牌价值的快速积累。

从2021年至2023年,恒大分别为马可波罗贡献了4.13亿元、3.51亿元和3.99亿元的销售收入,连续三年均为马可波罗销售收入的第二大客户。而在2019年至2021年,恒大为马可波罗贡献了22.08亿元的销售收入,其中在2020年恒大更是马可波罗的第一大客户。

这种强强联合的效应,不仅稳固了马可波罗在建筑材料行业的龙头地位,也为其带来了品牌溢价,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对于马可波罗而言,这不仅意味着订单量的大幅增加,更重要的是,与恒大等大房企的合作相当于获得了一张市场通行证。

与恒大这样的行业领头羊合作,对马可波罗品牌形象的提升,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这种品牌效应有助于增强消费者信心,吸引更多潜在客户。其次,恒大在行业的示范作用显著,与恒大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后,马可波罗更容易获得其他房企的信任与合作机会,进一步拓展其业务范围和市场影响力。

可以说,恒大的强劲推手,成就了马可波罗瓷砖的市场飞跃。

然而,这段紧密的合作关系,正如硬币的两面,既是推手也是风险的温床。

恒大账单的阴影,也成了马可波罗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

房地产的深度绑定,犹如一把双刃剑,曾助马可波罗瓷砖乘风破浪,跃居行业之巅,却也在房地产调整的暗涌中,使之首当其冲。

与恒大的深度绑定,让马可波罗在行业调整期感受到了阵阵寒意。当恒大高速扩张的车轮突然刹车,资金链出现断裂,一系列问题就如多米诺骨牌倒塌,让众多瓷砖厂商瑟瑟发抖,不仅重创自身,也将合作伙伴卷入漩涡。

作为供应链企业,马可波罗应收账款如雪球般滚动,坏账金额节节攀升,如乌云般笼罩,让企业的现金流承受巨大压力。

2019年至2021年间,马可波罗的应收账款逐年攀升,从21.89亿元到28.63亿元,坏账准备也随之水涨船高,三年累计计提逼近12亿大关。2021年,马可波罗的坏账几乎翻倍,占三年总坏账的一半以上。

2021年至2023年,马可波罗的坏账比例逐年攀升,分别为35.95%、39.45%、52.2%,这一趋势不仅表明公司面临的坏账问题持续恶化,而且恶化速度加快。需要强调的是,这一指标不仅连续三年递增,而且还显著超过了行业平均值。

2023年,马可波罗的应收账款达到31亿元,坏账占到8亿元,债务总额更是高达50亿元,资金链的紧绷可见一斑。

其实,马可波罗原本有机会借助与恒大合作的黄金时期,顺势推进IPO,在资本市场实现质的飞跃。然而,事与愿违,马可波罗并未能充分利用与恒大合作的巅峰期这一有利时机,错失了借助这股东风加速其IPO进程的良机。

随着恒大的辉煌逐渐黯淡,马可波罗不仅未能借势扬帆远航,反而陷入了应收账款的困境,坏账问题如阴影般随形,步步紧逼,给公司财务健康和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当前,尽管马可波罗决心重启其上市之路,但市场环境早已今非昔比,公司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均与过去大相径庭。

自2023年2月以来,A股IPO审核的暂停给市场带来了一段沉寂期,直至今年5月,马可波罗作为首家恢复审核流程的企业,才重新点燃了市场的希望,打破了此前的僵局。

但是,随着深交所上市委对马可波罗IPO申请作出的暂缓审议决定,市场的希望之火再次遭遇冷水。审核结果的出炉,被广泛解读为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质量的严格要求和对投资者权益保护的重视。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马可波罗及其创始人黄建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他们必须迅速应对,解决监管机构提出的问题,尤其是与恒大等房企的应收账款风险,以及市场对公司业绩稳定性和财务健康状况的疑虑。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决策,每一次应对,都将决定它未来的色彩,是继续闪耀,还是黯淡退场。

潮汕大佬,苦等一个IPO。

谈及马可波罗,不得不提其背后的灵魂人物——黄建平。从一名无机材料系的科班生,到陶瓷行业的领军人物,这位从广东普宁走出的潮汕企业家,每一步都踏在了时代的鼓点上。

61岁,对于许多人而言,是享受生活放慢脚步的年纪,但对于黄建平来说,却是再次站在风口浪尖,力挽狂澜的时刻。

黄建平

面对深交所上市委的暂缓审议决定,黄建平正面临其商业旅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这一决定,虽然给马可波罗的IPO进程带来了意外的波折,但也为公司提供了进一步审视和强化自身的机会。监管部门关注的报告期内出现营业收入和利润下滑,以及应收账款风险与和关联交易问题,这些都是黄建平必须直面和解决的问题。

面对市场的波动和监管的严格审视,这位潮汕大佬心中有苦,也有谋。

黄建平深知,仅依靠过去的成功模式,已无法应对当前的困境,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创新变革的魄力。

首要任务是急需修复财务伤疤,通过优化财务结构,减少坏账风险,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尤其是针对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和关联交易的透明度提升,同时还需要加强与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沟通,逐步恢复市场信心,这一过程艰难而漫长。

在说服市场方面,适度减少对恒大等个别大客户的依赖,将触角伸向公共设施、商业装修、家居零售等多个领域。这一策略不仅能够分散风险,还能挖掘更多潜在市场,为马可波罗开辟新的增长点。

面对未来,这场IPO之旅,不仅是对黄建平应变智慧与战略决断的考验,更是对马可波罗瓷砖能否跨越难关,实现凤凰涅槃般重生的终极挑战。

在市场和投资者看来,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实现业绩反转,将是决定马可波罗能否成功破冰的关键。

这不仅是为企业寻找资金活水的迫切需求,更是对企业治理结构、战略方向的一次彻底梳理和重塑,同样也是对市场信心的一次强力回应。

重塑信心,非一日之功。

市场信任的重建,是场马拉松,需耐心与坚持。

对黄建平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商业智慧和战略决断的考验,更是对马可波罗能否在市场和监管的双重挑战下,实现自我超越和重生的关键时刻。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投资家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519/2056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