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一起身头就“晕乎乎的”是怎么回事?低血压和低血糖别搞错了

案例

王大爷患“高血压、2型糖尿病”十多年了,因为嘴馋,血糖控制得总不是很理想,但血压一直控制得很好,保持在120~130/60~70mmHg。近半年来,王大爷总是在起床时感到头晕目眩、两眼发黑,便以为自己是低血糖了,每次都吃块糖,在床边坐一会儿,也能恢复正常。因此,王大爷对自己近半年来的变化并没有重视,直到社区医生上门随访才和其聊起自己的病情。考虑王大爷总是在起床时犯头晕,社区医生给王大爷测量了3次血压,坐位、卧位、直立位血压分别为120/66mmHg、126/70mmHg、92/56mmHg。据此,社区医师考虑王大爷可能存在直立性低血压

小课堂

何为

直立性低血压

直立性低血压又称体位性低血压,通常是指由卧位转为直立位后收缩压下降≥20mmHg和/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同时出现低血压症状,如大脑供血不足、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主要表现在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对血压调节功能欠缺方面。当人的体位变化时,正常的血压改变会涉及心脑血管神经、体液方面的诸多联合调节,以达到血压的一个平衡过渡状态。在该调节过程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导致直立性低血压的可能。

哪些人

容易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直立性低血压是导致晕厥的第二大危险因素,常发生于老年人。据统计,20%~30%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直立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直立性低血压者约占15%,在7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达30%~50%。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血管弹性纤维减少,交感神经反射增强,可使老年人血压升高。长期偏高的血压不仅损害老年人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还会影响血管和心室的顺应性,尤其是当体位突然发生变化或服降血压药以后。在血压突然下降的同时,各组织器官缺血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此外,老年人耐受血容量不足的能力较差,可能与其心室舒张期充盈障碍有关。

因此,任何急性病导致的失水过多,或口服液体不足,或服用降血压药及利尿药以后,以及平时活动少和长期卧床的患者,站立后都容易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如何早期识别

直立性低血压风险

识别直立性低血压的要点:65岁以上,前一年发生跌倒事件,罹患高血压、脑卒中、心绞痛或糖尿病。直立性低血压常无症状,但其存在会引起远期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对于有上述风险因素的人群,建议对其测量卧位、坐位、直立位的血压,以增加对直立性低血压的早期识别。

如何预防

直立性低血压

一般直立性低血压无症状者无须治疗,主要在于预防,以减少发作风险。

注意事项:卧床时头位稍高于下肢15°~20°,能促进肾上腺素的释放并刺激自主神经系统;穿有弹性的紧身裤和弹力长袜,能减少患者直立位时静脉回流的淤积;从床上坐起或下地时,不应该突然或过快、用力猛起,应先活动双腿几秒再缓慢站起。

日常做法:每天做倾斜运动以刺激体位改变时维持血压,决不能一直弯腰到地面或在弯腰后起立过快;延缓运动,起床1小时后再进行较剧烈的运动,如打扫卫生、跑步、早锻炼等;服药时取坐位,以防引起直立性低血压;避免能促进外周血管舒张的各种原因,如热水浴、运动等;少量多餐,食物以易消化、清淡为主,保证热量供应;患者常因便秘导致上厕所时间过长,突然站立时可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故应行含适量纤维素的饮食,以保证大便通畅。

知识拓展

蹲久了站起来时

为何会头昏眼花

人在蹲位时,双腿处于缺血状态;当久蹲的人突然站起时,腿部回流大量血液,导致头部出现缺血、缺氧,这时就会出现头晕眼花的现象;待身体适应后,这种现象就会消失。

高血压患者出现头晕

该怎么办

首先要测量血压,明确是否存在血压过高或过低。高血压患者的头晕可能提示的是血压的不正常波动,还是需要尽量稳定血压。如果患者头晕持续不缓解或出现肢体活动受限、口角歪斜等情况,建议尽快去医院就诊,因为脑梗死、脑出血等严重疾病同样可出现头晕症状。

误区解读

误区一

低血压就是贫血

不是的。很多人容易把贫血和低血压弄混,认为低血压就是贫血。其实,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之所以容易混淆是因为两者都会出现疲劳、头晕的情况。实际上,低血压容易引起头晕是因为血管压力偏低,不足以把血液输送到大脑,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而头晕;而贫血容易引起头晕是因为血液中氧气的搬运工——红细胞少了,导致运往大脑的氧气不够而出现头晕。

误区二

高血压患者的头晕不可能是

低血压引起的

不一定。直立性低血压在大多数年龄段都会出现,但在老年人中出现的概率最大。在65岁及以上人群中,其发生率可达15%。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原因包括: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如使用血管扩张药等,导致血液重新分配,出现血容量相对不足;自主神经对血管调节功能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顺应性下降,交感神经兴奋时血管反应性降低;使用某些药物,如利尿药、血管扩张药、中枢镇静药、抗抑郁药等。因此,年龄越大,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的风险越高。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北青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1105/1974309.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