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古诗古文 > 正文

尽显“童真 ”、“童趣”的十首古诗词

作者:

孩子眼中的生活是简单、快乐的。(图片:Pixabay)

都说孩子的世界是最单纯的世界,他们眼中的生活是另一种生活,简单,快乐,奇妙而多彩。

有时候,活累了的大人们也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孩子,而这些千百年前的诗人,正是用一颗被唤醒的童心,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率真而轻快的作品。

01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儿童题材的诗词,其实不需要诗句有多么美多么惊艳,而更在于一种灵动与传神。

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会想起一位喜欢带着儿子去钓鱼的朋友,不知道他的蓬头稚子是否学会了垂纶,不知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光阴里又发生了哪些趣事?

02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池塘(Pixabay)

你可曾想到,写下了如泣如诉的《长恨歌》与《琵琶行》的白居易,在描画一个顽皮小童时,竟也这般跳脱鲜活。

这样一首小诗,或许也能唤起我们的某些回忆吧,有关逝去的时光,有关遥远的童年。那时我们也是孩子,是不是也会瞒着家人悄悄跑出去,甚至偷采过路边的花,偷摘过可爱的果子,与小伙伴们躲躲藏藏,一片欢声笑语。

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很可爱的童趣,淘气过,幼稚过,天真过,才证明你也有过童年。

03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与前面两首不一样,这首诗的主角其实不是儿童,而且这也是本文所选的十首诗词里唯一一首读起来并不轻快的诗。但正是儿童的存在,引发了诗人的感慨,让我们感受到了时光的变迁。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现在却是有人问他,他又如何作答?

淡淡的一问,却是重重的一击。或许生命正如一个圆,他又回到了起点。

04

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着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与其说这首诗中有小孩子嬉笑着牵人的衣服,倒不如说诗人自己就高兴得像个孩子。

因为他得到皇帝的诏书,觉得可以实现政治理想啦。此时的李白已经四十二岁,虽说过往的生活倒是过得潇洒,不过他也有远大的抱负啊,怎么可能永远甘于当身处草野之人?

也许与儿童的作别可以更单纯轻快,并充满热切的期望吧。

05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柳树(Pixabay)

杨万里笔下,有很多清新自然的作品,无论描写荷花的那些名作,还是这类刻画童趣闲情的诗,都有几分盎然的生机与美妙。

这样一首关于初夏午后的诗作,即有入口之味,又有入眼之景,还有入梦之幽,亦有入心之闲。在现在这个时节读起来,是否也会带给我们一份别样的诗意呢?

夏日幽长,容易倦怠,若能睡个午觉,那是再好不过了。而周围的环境又是那样的安然,可以看见芭蕉的绿叶映在窗纱上。

虽然刚睡醒时的状态是有点无精打采,但是没关系,活泼的儿童会立刻唤醒那无聊的沉闷。他们追戏柳花的身影让诗人感受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心,感受到了生活里真实的欢快。

06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首诗的树,它们长在疏落的篱笆旁,长在延展的小路上,形成了静态的美好,会让漫步于田园的人们心情也变得恬淡。

花开花落的时节,定然有恋花的蝶儿飞舞,也会有戏蝶的孩童追随,那些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儿童形象仿佛伴着扑面而来的春色一起跃入我们脑海。聪明的黄蝶飞入了黄色的菜花间,孩子们便找不到了,留下一脸懵懂的好奇。

这是动态的生机,也是人与自然唱和出的蓬勃生命力。

07

田家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世上有天真烂漫的孩子,有调皮顽劣的孩子,有无忧无虑的孩子,也有早慧懂事的孩子……

比如,这首《田家》里的孩子就是又可爱又懂事。

这些小小孩童,在还没有学会怎样耕田织布的时候,便已经在桑树下面学习如何种瓜了。相信等有一天他们长大了,也会成为能够自己当家的儿女。

这是一首充满了生活气息同时又饱含着温馨氛围的诗,让我们看到了村庄里平静的时光和村民们平稳的心态,孩子的行为更是为全诗增添了别致的美好。

08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莲花(Pixabay)

在这个平和幸福的人家,孩子们又在做什么呢?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看来孩子们已经能帮家里干活了,而最令人喜爱的却是那个仍未长大的小儿子,他正调皮地卧在溪头,剥着刚摘下来的莲蓬(这里的“亡”通“无”,读音也是wú)。

在孩子活泼的童真里,在村民辛勤的劳动里,在亲人间的相濡以沫里,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能够安定内心的岁月静好,那是词人对平和温暖生活的向往,是壮志雄心之外的田园梦想。

09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或许贪玩本就是孩子的天性吧,尤其在春天里,借着万物的勃勃生机,儿童们的玩心也大大增加,欢声笑语回荡在美丽的杨柳岸,快乐身姿感染了美好的二月天。

活泼可爱的孩子带给了诗人最本真的欢喜与生动,也带给了我们读者最富于朝气的鲜活。那么,如果拥有闲暇时间,你是否也想找个空旷的地方去放放风筝呢?

10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儿童黄牛(Pixabay)

牧童,黄牛,歌声,蝉鸣,让我们看到田园的风光,也让我们听到自然的回响。而且诗中,既有林间放牧的怡然自得,还有意欲捕蝉的紧张安静,一个活脱脱的可爱小牧童形象就这样来到我们眼前。

如果你也是一个孩子,会与他有相同的共鸣吗?如果你已成为大人,可会想到自己小时候的点滴趣事?捕过鸟,撵过鸡,逮过蜻蜓,抓过知了……那属于快乐童年的一切,也是我们与大自然最亲近的时刻,比现在忙忙碌碌的生活更简单快乐。

(本栏目文章选自各大新闻媒体与中文网站,内容不代表希望之声的观点或立场。文章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 陈柏圣  来源:新浪博客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7/1116/1025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