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韩会师:6.80轻松跨越,6.90还会远吗?

笔者在上一篇微信文章中还在说6.80为什么比6.70更容易跨越,周五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就成功突破6.80,在中间价做出“表率”之后,即期市场也迎头赶上,最终日盘收在6.8155,比中间价还高了40个基点。

回首一下过去的几个月,进口企业一定是心惊胆战的,道理很简单,整数点位被突破似乎是越来越快了。2016年7月18日,即期汇率第一次挑战6.70,结果无功而返,直到2个半月之后,也就是10月10日,6.70整数点位才被突破。但从10月10日算起,6.80整数点位被突破不过用了1个月的时间。

如果我们将目光再向后推移,看看6.60整数点位是如何被突破的,您一定会更加感叹6.80是多么的无足轻重。2016年1月7日,即期汇率首次挑战6.60,但在距离6.60只有44个基点的时候(Wind数据)被一棒击落,此后人民币经过了“漫长”的调整,直到6月24日,也就是5个半月之后,6.60才被最终突破。

从当初的5个半月失守6.60,到2个半月失守6.70,再到今天的1个月失守6.80,是不是有点触目惊心的感觉。

昨天有个进口企业的财务总监忧心忡忡地问笔者,“您看人民币跌到6.90是不是都不需要1个月呀?果真如此,现在1年远期购汇的价格不过是在6.90附近,如果人民币很快就会滑向6.90,我是不是削尖脑袋也要把购汇价格提前先锁好?”

我和这位老总开玩笑说,“虽然人民币近期贬值比较快,但很多舆论都说主要是受美元走强影响,如果将来美国指数上升动力变弱,也许人民币的贬值速度有降下来的可能,甚至可能恢复升值?”

他回答说,“韩老师,您别逗我了。10月下旬美元指数是99,现在美元指数还是99,可10月下旬人民币是6.78,现在人民币是6.81,人民币贬不贬值和美元哪有什么关系。再说了,年初的时候,美元指数就是在99附近,当时人民币报价还没突破6.60,现在人民币都破6.80了,很明显人民币的贬值和美元走势没有关系嘛。”

至于和这位老总商量的具体操作建议,笔者在此不便公开。之所以将我们对话的主要内容总结出来分享给各位朋友,是因为笔者相信有这种想法的进口企业不在少数。笔者想强调的是,对于绝大部分企业来说,其贬值预期的来源并非复杂的经济预测,而是其亲眼看到的现实。在人民币贬值趋势没有扭转之前,指望他们改变“积极购汇,消极结汇”的操作是不可能的。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远期购汇目前既受到“实需”原则的严格管制,同时又要承受20%的保证金成本,但是远期售汇规模始终远大于远期结汇的原因。举例而言,今年9月,银行代客远期售汇规模超出远期结汇达1.83倍,但这个差距在过去12个月里只能排在第三位,今年1月二者差距曾高达6.77倍。

结售汇逆差会从交易层面直接推动人民币贬值,从而导致贬值预期自我实现,而预期的实现又会反过来继续强化恐慌心理,在没有外力介入强势引导的情况下,很难让市场主动调整贬值预期。

由于周五(11日)美元指数继续攀升,而且周五在岸市场美元兑人民币收盘价偏高,这意味着周一央行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将继续上升,很可能突破6.82,即使不能突破,也会很接近。一旦突破,美元兑人民币从6.79以下跳跃到6.82以上将仅仅花费2天时间,2天3分钱的贬值速度不可谓不快,这对市场恐怕又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刺激。

笔者在此前的文章中曾多次阐述,在目前的人民币定价机制下,“参考一篮子货币”原则对人民币施加的影响完全是外生的,监管当局无法左右;“参考收盘价”是监管当局引导市场情绪的唯一着力点。在美元走强的情况下,如果收盘价跟随中间价持续走弱,市场会自动将此理解为官方对人民币贬值持宽容态度,从而持续增强购汇冲动。

目前来看,由于贬值预期尚未全面向个人市场扩散,而严格的结售汇“实需”管理原则又抑制了企业的购汇能力,这是资本外流规模在2016年总体呈萎缩态势的主要原因。但这种格局的出现有很强的“管理”因素在其中发挥作用,并不能充分反应市场潜在的购汇压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者会越来越迷惑,“既然资本外流压力在减小,人民币贬值速度为什么越来越快呢?”投资者自我思考的结果最终只能得到两个答案:一是怀疑官方数据的真实性;二是不怀疑官方数据的真实性,但更为坚定地认为监管当局对贬值持欢迎态度,否则上述矛盾的两大现象就难以解释。而无论投资者最终是哪种解读方式,都会对贬值预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目前来看,如果任由市场力量发挥作用,由于企业很难主动改变“积极购汇、消极结汇”的财务运作模式,除非有外力介入主动控制即期汇率的波动幅度,否则6.90的到来真的不是什么难事。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华尔街见闻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6/1114/834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