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日本人该如何看不排队的中国人

日本人该如何看不排队的中国人

(资料图片)

(日经专栏)东京电梯株式会社董事长马英华:在日本,因无法与合作的中国企业搞好关系而烦恼的日本人、认为访日中国游客大量购买的“爆买”行为很可笑的日本人出乎意料地大有人在。我在思考该如何才能让这些人加深对中国的理解呢?

“爆买”最多维持2年

去日本购物的中国人不断增加,正在大量购买日用品和日本品牌家电。销售额出现激增的零售行业或在发出“欣喜的抱怨”。中国人的“爆买”甚至入选2015年日本流行语大奖。

但是,我认为这种趋势不会长期持续。或许最多再维持2年左右。因为这些商品的大部分不久就能在中国国内买到。

我从事律师工作,但在最近很多希望到中国卖东西的日本企业前来咨询。为争取日趋富裕、购买力正在加强的中国消费者,日本企业将不断进驻中国,开始供应相同品质的日本品牌产品,这样一来,中国人就不需要再特意跑到日本。去日本的目的或集中为看看富士山、或洗洗温泉等体验日本特有的事物。购买马桶盖后费劲巴力地拿回国的人或许不久就将不见踪影。

但目前在来自中国的游客中,从日本人的角度来看,仍然有令人皱眉的行为,这也是事实。在街上和车站不排队的行为在日本的电视和互联网上正成为话题。力争先人一步买东西、乘坐电车的中国人给人的印象在日本似乎很有名。中国人为何采取这样的行为呢?为了回答日本人的疑问,我也思考了其中的原因。

竞争与不排队

常年在日本生活的我以前回故乡之际,我曾看到在道边卖水果的人。感觉有点眼熟,仔细一看原来是小学和初中一起上学的同学。

中国是竞争激烈的社会。我在上初中和高中时,不但学校数量很少,而且一到上高中,升学率高的学校都位于离家数百公里的地方,几乎没有选择。考试失败时,当时也没有成为选项的专门学校和职业学校。如果不上好的学校,找到好工作的可能性就非常低。只要在竞争中失败,就只能过原来的生活。

至今仍记忆犹新的是我最初去的初中。不知为什么,当时我非常善于背诵,能够轻松默记古诗,巧妙应用物理公式,因此考试成绩非常好。但与其说得到老师们的称赞,不如说被以“学习这么好真奇怪”的目光看待,结果产生了痛苦的感觉。

曾有一次,物理考试只有我一个人作出解答,结果被怀疑偷看了教科书,被迫重新接受考试。在考试的时候,老师始终盯着我。在农村的学校,地面铺着木板。老师穿的坚硬的鞋子“咚咚”踩在地板上,这种声音让我心烦,难以集中精神。但考试结果仍然非常好。因为我并没有作弊。

这个学校的学生一个也考不上高中,其原因就是在那样的老师的教育下,我的能力无法提高。我哭着求母亲为我转学,最终我去了别的中学上学。我上的第2所中学,每天上下学的砂石路骑车要5个小时的时间。这正是上中学的我力争往上走的开端。

凭印象判断的不理智

不可否认竞争就是力争超过别人。在商业层面这样想无可厚非。

前面就说过计划进入中国的日本企业出现增多,但是令人惊讶的是有的企业基本没做调查就急着在中国开展业务。

例如曾有经营者这样跟我说“计划使用5亿日元的预算来实现这项业务”,而当询问计划合作的中国企业的详细情况时,对方竟然几乎一无所知。“那位某某社长带我们参观过了,是一家很不错的公司”,而笔者却感觉非常危险。那位社长可能根本就不是真实的社长,而参观的工厂等也可能不归那家公司所有。本来委托值得信赖的调查机构一调查便知,但是却不舍得调查费。本来只需花费100万或200万日元就能弄清对方公司的真实情况,最后却让5亿日元打了水漂。如果了解中国的竞争文化则可以避免这些事态的发生。

不排队是反映竞争文化的行为。所为竞争文化就是力争先人一步、超越别人的求生文化。不能说好也不能说坏,不过笔者认为在与对方打交道时先考虑到“文化差异”这一前提十分重要。仅凭印象来作出判断是非常不理智的,对双方都不好。

本文仅代表马英华个人观点

马英华

生于中国大连市。读大学4年级时来到日本,1990年进入早稻田大学法学系。硕士毕业后,1999年在该研究所完成法学博士后期课程。1996年在中国取得律师资格后,1997年在日本成立东京电梯株式会社。2004年担任该公司董事长。马英华还在上海一家律师事务所任职,为进驻中国的多家企业担任法律顾问和业务谘询。作为熟悉中日商业的经营者和律师,进行撰稿和演讲。著作有《最新中国商业 果实与毒》等多部。喜欢森林浴等享受大自然。

责任编辑: 陈柏圣  来源:日经济中文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6/0121/680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