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官场 > 正文

刘志军揭秘:省委书记比部长值钱的三原因

作者:

昨天,一位研究中国问题的外国学者问我:你们中国的官场腐败有些让人看不懂,有的跑官买官是为了进中央当部长、做京官,有的则是为了到地方,当个执政党的地方书记;比如很多媒体称,被审判的铁道部长刘志军就花数百万元,想“买”个省委书记的名份。

这确实是一个颇有玩味的问题。日前庭审丁书苗一案时,据其交代,曾担任铁道部部长的刘志军为了捞个省委书记的位子,曾指示她向有关领导行贿500万元(未遂)。

在刘志军眼里,为什么省委书记比部长“更值钱”呢?

首先,刘志军官瘾十足,有跻身更高职位的野心---比如进入中央政治局。众所周知,在中国,一位党员领导干部,若有了“中央委员”的身份,就等于名义上成为了党和国家的决策层人士,可以参加每年1-2次的中央委员会会议;若有了“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身份,则属于党和国家领导人团队,直接实质性参与党的重大决策的酝酿并可以发表决策意见;若当上政治局常委,则属于进入党和国家的核心领导层、决策层团队。刘志军显然不是为了只捞个中央委员的名份,至少有进入政治局的野心。但是,要进入政治局,就必须有当地方“诸侯大员”---省委书记的资历和经验。在中国体制内的所谓领导干部“混资历”一说,就是指:多数情况下,为重要岗位“提拔”任用干部时,不仅要有某个业务部门的行政及业务资历及经验,还要有某个行政区划范围党政一把手的从政经验。从实际情况来看,通常各主要省份及几大直辖市的书记,可以进入中央政治局,这个位子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座椅”,只有一步之遥。

其次,“省委书记”比“部长”更权威、更有安全感。作为中央的职能部门,铁道部负责大发展时期的中国铁路投资建设及管理运营,在常人眼里,这显然是个大肥差。但是,对于刘志军而言,在这个位子上呆的时间太长,心里肯定不踏实。或许在他看来,自己的钱财已经多得不当回事了,身上已经积累了太多的腐败和罪责,必须见好就收,找个安全的地带着陆。比如,当个省委书记就很不错,既可以离开铁道部这个是非之地,还能拓展上升空间,方方面面的人脉关系,依然不敢小瞧自己,因此可以保住自己度过非安全期。中国现行体制最大的优势就是,为官一方的一把手,几乎在各个公共领域,都有绝对的人财物的资源配置权。省委书记既拥有地方生杀大权,几乎是为官一方,一语定乾坤,其对各个领域、各个地方的资源配置,有绝对的把控或影响力;更重要的是省委书记对本省的的纪委、公检法的主要负责人有人事任免权的绝对干预权和把控力。因此,如果能在远离京城的某个省当个书记,刘志军既可以安全软着陆,也可以进退主动。

 

再次,刘志军所主持的铁道部不过是个“二级部”,若能当上省委书记,等于向前进了一大步。从表面上看,中国的政府内阁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内阁构架形式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实质上的差异是很大的。一个较大的差别体现在部门的定位和“心理级别”大不一样,事关国家政治、经济、外交及国家安全的综合性部门,比如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外交部、交通部、商务部等,这些部委的一把手,不仅“人财物资源配置”权力大、名气大、在海内外有广泛的影响力,而且与国家最高领导人直接的工作交往也较密切,这类部门属于“大部”;另一类是国务院序列的二级部门,主要是职能相对单一的管理运营机构,铁道部就是这类部门。因此,铁道部部长跟交通部等大部的部长相比,人们心里上认为“低半头”。刘志军显然不想先过渡到一个大部当部长,他想直接跳一大步当个省委书记,可是他这一条还没有起脚,自个儿先栽倒了。

 

 

责任编辑: 王笃若  来源:博客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3/0926/336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