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民俗风情 > 正文

记者来鸿:德国人为什么这么小气?

水煮土豆

水煮土豆,德国人之爱?

欧元区经济危机深重。德国人经常抱怨,南欧人指望德国大方,过分依赖德国解囊救助。BBC记者埃文斯到德国人家里去赴晚宴,东道主的“小气”令他大跌眼镜,由此,他也开始反思德国人为什么会紧紧握住钱包……

刚刚搬到柏林来的时候,有人请去赴晚宴。这是一次媒体圈儿的晚餐派对。一位德国老总和夫人请我吃饭,我满怀期望地等待着……

通常情况下,正式的晚宴派对其实并不合我的胃口。但是这一次,我将能有机会看看德国人怎么搞晚宴。

同时受邀的还有《经济学人》杂志的一位记者。

派对搞得确实很好,很开心,但是,与我期待中很排场的大吃大喝比起来,可是有相当大的距离。

东道主夫妇的公寓中,餐桌、餐具都已经布置好。我们聊了一会,期待值也逐步攀升……

后来,女主人骄傲地端上了菜肴----水煮土豆、水煮青菜,火腿。具体地讲,水煮火腿。

我喜欢吃煮土豆、煮火腿,甚至煮青菜。但是,类似的英国晚宴,你可能不会看到这路菜肴。

英国的晚宴肯定要有大餐,按 著名厨蒂丽娅(Delia Smith)、杰米(Jamie Oliver)或者海斯顿(Heston Blumenthal)的菜谱烹调出来的美食,说不定其中还要用牛肝菌和法式奶油----英国上流社会对蘑菇酸奶油的雅称。

我想说明的问题是,德国人眼中的奢华和英国人眼中的奢华不同。

德国人真的很俭朴,他们喜欢煮土豆。我想说,好样的!

你可能会说,这是柏林。当然了,柏林曾经有一部分在东德。因此,柏林的俭朴有不同的背景。没错,柏林墙倒的时候,西柏林人曾经嘲笑东柏林人,因为他们对精美的花哨食品一无所知。

东西柏林刚刚统一的时候,西德一份杂志刊登了一则主要报道,封面上的配图是东德的一位家庭主妇。从她那一头烫得很糟糕的卷发,你一眼就能看出来她来自东德。她手里举着一根儿黄瓜,图片下的解说词是:“我的第一只香蕉”。

这则故事和照片希望说明的问题是,香蕉是奢侈品,东德人看见了也不认识。

但是,我去赴的那次晚宴,女主人并不是东德人,而是西德人,别说香蕉了,牛肝菌可能都很常见。

这就是德国人的小气。其实,你能从许多方面领教到德国人的小气。

我到铁路桥下的一个超级市场去购物。超市内很像是仓库,商品高高地堆着,一直顶到红砖屋顶,根本没有设计、或者花哨的促销。

重要的是价钱。好酒也不例外。

这家超市,不是只有穷人才光顾的那种超市。里面卖的酒有些要60欧元(48英镑,76美元)一瓶。但是,你可以拿出口袋里最后一欧元下赌注,这里卖的酒肯定比别的地方便宜。富人,也要看好自己的每一分钱。

再举一个例子,电器零售商万得城(Media Markt)仍然拒绝收信用卡、甚至连转帐卡也不收。

一次我在收款台前递上我的卡,收款员看了我一眼,好像我拿出了一只鸡、或者要贡献出我的身体半个小时作交换。信用?不行!谢谢。

所以,当你跟踪有关欧元区危机的辩论、德国不情愿给希腊更多的钱、不希望布鲁塞尔花更多钱的时候,请不要忘记德国人的小气。这一点,已经深深地印入了德国的灵魂。

人们经常会责怪1923年那一次大通货膨胀的后遗症,但是,在我看来,这也有点夸大,甚至成了套话。

更重要的其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冲击。这一点,人们很少谈及,部分原因是,由于负罪感,德国人的痛苦成了不能提的话题。

但是,二战也是数百万德国人的个人灾难。德国一半的的民宅遭到破坏,或者被摧毁,成了无法居住的废墟。

所以,现在的德国人在有生之年经历过严重的物质匮乏。人们曾经迫切希望能有果腹之餐,美国香烟一度成了流通货币。

比如在柏林,战后的几年内,女人们----所谓的“瓦砾女”在大街上苦苦寻找食物。这样的经历,肯定会影响一个人对食品、消费产品的态度。

除此以外,与其他一些欧洲国家比起来,德国人的工资其实也不高。比如,比不上法国人和西班牙人,与同类英国工人比起来,大概也只相当于三分之二。

再加上,过去十年德国人几乎没有涨过工资。小气,因为德国控制着工资收入。

由此,德国人也要紧紧地抓住自己的钱包。

晚餐桌上要小气,财政部内也要小气。

责任编辑: 刘诗雨  来源:BBC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2/1129/271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