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亲共联合早报:“十八大星光” 放风四大重镇换将

作者:
新加坡亲共媒体《联合早报》报道,仅供参考:
 
随着中共北京市党代会73日选出郭金龙挂帅的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中共31个省级(包括自治区和直辖市)换届全部完成。这意味着下一波人事变动将延伸到中共高层。
 
  中共今年下半年将举行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由于以胡锦涛为首的中共第四代领导层将在十八大后逐步退出政治舞台,习近平、李克强领衔的中共第五代领导集体将正式亮相,十八大自然成为中国今后10年政治走向的风向标,可谓举世瞩目。
 
  从去年秋天开始的中共省级换届共选出404名省级常委。按照中共官制,普通省级常委属于副部级高干,书记和担任省级行政首长的副书记属于正部级大员,由政治局委员兼任的书记则位列“党和国家领导人”序列,属于中共高层领导。
 
  这次省级换届也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中共选拔下一代政治人物的新标准。其主要特点有:年龄继续降低,文凭继续拔高,共青团系统出身的官员继续领跑。
 
省级常委均龄降低
 
高学历成亮点
 
  新当选的404名省级常委平均年龄约54.3岁,与中共十七大以及中共十六大前的换届相比,省级常委的平均年龄又有所降低。由于一些65岁上下的省级“一把手”(如上海俞正声、重庆的张德江、天津的张高丽、浙江的赵洪祝、江西的苏荣等)将在十八大前后或升迁、或退休,这届省级领导的平均年龄还将下降。
 
  中共高层对新一届省级常委的年轻化有硬性规定,即“60后(1960年至1969年出生)”在省级常委中要占三分之一左右。因此,这次换届有100多名“60后”官员晋升省部级官员行列。其中,贵州、吉林、安徽、山西和黑龙江5省“60后”常委都超过5人,5省的领导班子平均年龄都在53岁上下。而内蒙古、西藏和新疆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省级常委的平均年龄更低——内蒙古常委平均年龄52.92岁;西藏常委平均年龄53.4岁,新疆常委平均年龄更只有52.53岁。
 
  “高学历”也是这届省级常委的一大“亮点”。400名省级常委中,“博士常委”高达90多人,占比约四分之一,还有近230人拥有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成了少数派,专科学历则只有寥寥数人。一些媒体宣称,“高学历常委”标志着官员“高知识化”时代的到来。
 
  不过,如果仔细研究这些“博士常委”和“硕士常委”的履历,不难发现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是“在职博士”和“在职硕士”。所谓在职,就是获得较高的官场职位后,通过“自学”拿到学位。这些“在职博士”“在职硕士”难免让人想起媒体报道的官员“学历大跃进”,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纪宝成披露的“中国最大博士群体在官场”。这种“高学历”,到底是代表了官员的“高知识化”还是有官学交易嫌疑的官场“高文凭化”,并不难看清。对官场“高学历”化,舆论需要的不是称道,而是质疑。
 
共青团系继续保持明显优势
 
  共青团系统出身的官员在31个省级党委中拿下14个“一把手”职位,继续在中国政坛上保持明显的优势。所谓共青团系一般是指曾在团中央担任过部长以上职务、或在省级团委担任过副书记以上职务的官员。那些只担任过市、县级以下共青团干部的官员,则不属于政治意义上的团系或团派。
 
  自1980年代曾经担任过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出任中共总书记后,加上共青团系出身的胡锦涛主政10年,团系干部在中央和省级领导层中的地位稳步提升,团系早已成为中国政坛的主流派系。
 
  由于团系高官大多具有年龄和学历优势,他们中的一些佼佼者也有望在中共十八大后进入新一届政治局;如内蒙古党委书记胡春华、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等。其中,已经是政治局委员的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还有望当上政治局常委。
 
政治局常委热门人选包括“五湖四海实力派”
 
  当然,团系成为中国政坛主流与中共“五湖四海”的用人原则并不冲突。那些派系色彩并不明显、靠个人奋斗登上重要岗位的“实力派”也不在少数。刚接任北京市委书记的郭金龙,进入新一届政治局被视为已无悬念。还有与胡春华并列为中共第六代领军人物的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新疆党委书记张春贤、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等,都经过两个以上正部级岗位的历练,也都是十八大后政治局委员的热门人选。
 
人事变动牵涉中共高层权力结构
 
  省级常委换届完成后,下一波人事变动将牵涉中共高层自身。按照中共高层不成文的“七上八下(67岁上、68岁下)”先例,今年67岁的俞正声处于进退两可之间。作为高干子弟派系的重要人物,俞正声进入政治局常委会可平衡两大派系的势力。但从省级领导层继续年轻化的趋势看,十八大也有可能打破“七上八下”的先例。俞正声退休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四大重镇“一把手”都可能换人?
 
  除上海外,重庆的张德江、天津的张高丽和广东的汪洋,都是政治局常委的热门人选。即使不能“入常”,他们调离现职也基本成为定局。因此,这四大重镇的“一把手”都可能换人。谁接任这四大重镇的“一把手”,就意味着他拿到了政治局的“入场券”。
 
韩正接任市委书记?
 
   目前来看,上海市长韩正接任市委书记的可能性较大。和北京一样,高层对上海过去5年的发展也比较满意。让郭金龙、韩正从市长升任这两大都市的“一把手”,不仅是对两人的褒奖,更有利于保持两大都市的政策延续性。
 
  坊间有消息说,曾经担任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的姜异康可能接任重庆“一把手”;不到50岁的胡春华和孙政才也有可能接任四大重镇的书记,以增加他们的资历,为10年后“挑大梁”打基础。当然,团系大将刘奇葆、张宝顺和“地方实力派”代表卢展工等人,也是广东、天津“一把手”的可能人选。
 
  200210月,中共突然宣布调任当时的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和重庆市委书记贺国强到中央工作,结果这三人在当年11月举行的中共十六大后都成了政治局常委。中共在十八大前是否还会采取十六大前的换人模式,值得关注。
 
继续以精英民主方式进行选拔
 
  另一方面,中共继续以精英民主方式来选拔新一届政治局委员和常委。
 
  按照十七大的惯例,中共今年5月上旬在北京组织了一次党内高级干部民主推荐会。有消息说,推荐会由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参加会议的主要是现任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等约400人。每位参会人员都领都到了一张“民主推荐票”和两张“推荐提名表”。
 
  “民主推荐票”中有按姓氏笔画排列着可新提名为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组成人员预备人选约200名。这些人选由中央确定,都是现任正部级高官和正大军区职将领。两张“推荐提名表”,一张用来推荐政治局常委,一张用来推荐政治局委员。
 
  胡锦涛在推荐会讲话中列出提名新任政治局委员所需要的三个条件:一是政治坚定,包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领导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有正确政绩观,工作业绩突出,党员和群众拥护;三是廉洁自律,在党内外有良好形象。
 
民主推荐会须征求“老同志”意见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民主推荐会是高层决定新任政治局委员和政治局常委的重要参考,但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中共高层还要根据民主推荐会的票选结果,征求“老同志”的意见。同时,高层还会对票选靠前的人员进行组织以及廉洁自律考察。再根据征求意见和考察结果,由现任9常委和政治局讨论,最终提出“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建议名单”。这个决定到底谁入选下届政治局委员和政治局常委的名单,预计要到今年8月甚至更晚才能定夺,然后交由中共十七届七中全会通过。
 
薄熙来事件不足以影响中共换代大会
 
  中共十七届七中全会还将讨论通过十八大政治报告、修改党章报告,宣布十八大召开的具体时间,而七中全会结束几天后就会举行十八大。曾有西方通讯社报道十八大可能会因为中共原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事件推迟,但目前看来这种可能性不大。薄熙来事件只是一个政治插曲,不足以影响中共10年一次的换代大会。
 
  省级常委换届完成为十八大举行奠定了基础,虽然高层各方势力对新一届政治局及常委的人事安排暗战激烈,但由于习近平、李克强这两位新一代领军人物的地位已定,人事纷争会在平衡与妥协的“酝酿”中得到平息,不至于影响十八大的举行。
 
  依据中共以往多次代表大会的惯例,十八大在颇有彩头意味的“金秋十月”举行的可能性最大。
 
配合今年下半年将举行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十八大’),
 
包括自治区和直辖市在内的中共31个省级已经完成常委换届,下一波人事变动将延伸到中共高层。
 
以胡锦涛为首的中共第四代领导层将在十八大后逐步退出政治舞台,
 
以习近平、李克强领衔的中共第五代领导集体也将正式亮相,
 
十八大因此成为中国今后10年政治走向的风向标,举世瞩目。
 
这次省级换届选出的404名省级常委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中共选拔下一代政治人物的新标准,
 
主要特点有:年龄继续降低;文凭继续拔高;共青团系统出身的官员继续领跑;
 
派系色彩不明显、靠个人奋斗登上重要岗位的‘五湖四海实力派’也不在少数。

责任编辑: 于飞  来源:联合早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2/0716/253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