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药家鑫被处死尸体不见了 律师拷问小案变大案?

药家鑫今日(6月7日)上午被执行死刑,他签字后被蒙面刑警押赴刑场。(视频截图)
 
药家鑫今日(6月7日)上午经最高法院核准被执行死刑,他签字后被蒙面刑警押赴刑场。药家鑫一案谢幕了,但一直以来对药家鑫故意杀人案引起的争论及思考,仍然在大陆媒体和网民中回响着。很多民众说,药家鑫之死已经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在拷问社会正义及司法公正,公众的呐喊,是在为自己未来争一个公平与正义的社会环境,希望此案成为教育界、司法界乃至整个社会的警示。

药家鑫被执行死刑 传父亲药庆卫领不回尸体

新华社报导,6月7日,药家鑫已在西安被执行死刑。最高法院认为,2010年10月20日,被告人药家鑫开车撞倒被害人张妙后,为逃避责任杀人灭口,持尖刀朝被害人胸、腹、背部等处连续捅刺数刀,将被害人当场杀死,其犯罪动机极其卑劣,手段特别残忍。此前,4月20日西安中级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药家鑫死刑;陕西省高院5月20日驳回药家鑫上诉,维持原判,并报请最高法核准。最高法覆核后6月7日作出核准死刑裁定。

央视并同日公布视频:药家鑫签字后被蒙面刑警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今天,网上还盛传,“药家鑫之父药庆卫刚发了微博,尸体都领不回来……”药庆卫说:“药家鑫今天被执行死刑,我们在家等待去认尸体,谁知法院不让看尸体,让我们等着领骨灰。我给孩子说过不捐献任何器官,因为孔教授说‘药家鑫一看就是杀人犯’,我真担心药家鑫的器官会连累别人,但愿药家鑫的死,把他的罪恶全带走了,不要再遗害人间。”

“我农村老家的人还赶着到西安,想看一下药家鑫的遗容,可惜法律说这是不容许的。我多么希望执法的人能人性一点。”“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是不是也包括尸体?”也有网民问,别不是要摘除器官?

据悉,刑法、刑事诉讼法对死刑犯的尸体归属尚无规定,司法实践中尸体由国家处理。
  
律师:大量民众围观 才求得一点司法公正

对于故意杀人犯药家鑫案,北京律师李静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实在不值得民众耗费那么大精力。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这个国家司法的信任度太低。如果司法能够让人们觉得可以信赖,有那么一点可信度的话,也不至于民众花那么多精力,才求得那么一点司法公正。希望今后这么简单的案子,不要再让社会花费那么大的力气。

李静林说,受害人家属坚持也很重要。这家人能够不因为经济上的困难,而放弃对司法公正的追求,这点很值得赞赏。废除死刑这当然是发展的趋势,药家鑫那么年轻,一个生命就夭折了,当然是一个悲剧,是令人遗憾的。

他说,现在那么多民众要求处死药家鑫,是因为司法环境不好、社会对司法的信任度不高,这个社会让弱势群体感觉到生存的太没有尊严了的结果。一个有私家车的人撞人以后,首先想到的是怕以后麻烦,这个麻烦比人家的生命都重要,这个观念确实是我们这个社会教育的失败,希望不要再出现第二个药家鑫。

中文笔会成员簪爱宗表示:“这是个悲剧,两条生命都没有了,也是人间的一个不幸吧。但是杀人偿命这也是天经地义的,对社会也是个交代吧。这个也不仅仅是教育问题,也有社会的影响。”

“专家”集体为药家鑫辩护 激怒民众

虽然对于这两家人来说,都是悲剧:在3月23日西安市中级法院刑事审判庭上,原告人死者张妙的丈夫王辉情绪失控,趴在桌上埋头痛哭。他悲愤地质问药家鑫: “农民就难缠吗……额头上写着‘我是农民’?你就是把她撞瘫了,我不问你要一分钱,至少还有个娃啊……孩子,才2岁,昨天看着妈妈的照片说是阿姨!”而药家鑫一直低着头,流着泪。在三个多小的庭审中,药家鑫多次失声痛哭,向自己的父母,向被害者及其亲属忏悔,甚至向受害人家属跪下。

然而,此案引发的“药家鑫该不该被判死刑”在社会中引起巨大争论。时代商报主笔刘长杰表示:“纵观‘张妙被杀案’的林林总总,恰恰是‘不杀药家鑫’的论调成了一种集合性的力量,而且登上了大雅之堂:从专家的‘激情杀人论’到5位教授联名上书‘刀下留人’,从西安音乐学院学生集体为药家鑫请愿到院方拥护法院判决的声明,从一些知识份子建议以药家鑫案开始废除死刑到药家鑫之父开微博向全国人民道歉…… 事关该案的每一次或大或小的反对声,都触动着社会各方的敏感神经,可谓声声入耳。”

他说,反观支持“杀死药家鑫”的声音,除了受害方的律师和音乐人高晓松,基本没有主动而高调出击的声音发出。面对法院、媒体、学界有意或无意地充当“药家鑫辩护团”时,民众“群起攻之”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恐惧: “他们害怕这个社会真的被丛林法则主宰,弱者彻底丧失法律的庇护。”

药家鑫案是现实缩影 民众期待公平正义

四川新闻网刊登逸川夫题为《“狼性意识”应与药家鑫同上断头台》的文章称:“药家鑫案还真非个案,它是一个现实的缩影。我们对‘撞伤不如杀死’的案例的拷问不能止于药家鑫之死”。“我们似乎更应觉醒,是制度缺陷诱使人变成魔鬼?还是社会极端私利化、敬畏生命意识的荒凉化?诸如这些法律与道德的课,我们快速补上。”

媒体人徐言方也表示,药家鑫,一个22岁的大学生,在长达近8个月时间成为受公众持续关注的人。他的生与死,已经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关乎公平与正义的代名词,更成为弱者释放愤怒的一个出口。而学校教育只关注学生智商,不注重学生情商培养,导致学生心理扭曲;功利化的“成龙成凤”教育;社会教育,则是在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利己主义泛滥,仁义道德被抛诸脑后,出事后只从自己利益出发,是一种极端的个人主义、自私自利。

“别了,药家鑫!”网友tianzui00@sohu 说,与其说是为死者感叹,不如说希望中国能有公平正义保障百姓的生命健康权利,所以当我心里默默说那句“别了,药家鑫!”的时候,我更希望中国百姓能真正有“公平正义”的一天,不再为公平正义呐喊都有其保障的年代!因此我希望大家都能真正告别药家鑫,告别一个很担心没有“公平正义”的年代,去迎接属于中国司法独立的年代!

从这个意义上说,公众今天的呐喊是在为张妙争一人的公平与正义,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的未来争一个公平与正义的社会环境。

网友评论:

一条年轻的生命已经逝去,心中所有戾气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有对我们教育现状的反思。

为什么会出现药家鑫、马加爵这样的大学生?我们的教育到底想要培养什么样的……

两条都不应该逝去的性命,应该深思一下这个社会存在的问题

有什么好评论的,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作孽犹可恕,人作孽不可活。

本来很平常,在中国却成了新闻。看来在中国很难实现公平正义

事件回顾:

2010 年10月20日23时许,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驾驶小轿车从西安外国语学院长安校区返回西安,当行驶至西北大学长安校区西围墙外时,撞上前方同向驾驶电动车的张妙,药家鑫下车查看,因怕张妙以后找麻烦,就从背包中取出一把尖刀,对张妙连捅数刀,致张妙当场死亡。10月23日,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

4月20日,西安市中级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处药家鑫死刑;5月20日,陕西省高级法院对被告人药家鑫故意杀人案二审开庭审理并宣判,裁定驳回药家鑫上诉,维持原判。


药家鑫在签字后,被蒙面刑警押赴刑场。(视频截图)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1/0608/207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