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英国金融时报:中国大陆的经济数据 可疑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文章称,近期的中国经济数据不可信赖,有关数据显示,中国货币供应增速远高于GDP(国内生产总值),而CPI(消费价格指数)却依然稳定。专家质疑,中国银行存款利率极低,如果把家庭收入转移给大型国企和政府,也许可以解释这些数据不那么离谱吧。

据报导,自2009年1月以来,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以年均25%的幅度增长。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12%,第二季度的增幅则略高于10%。然而,8月官方的CPI同比仅上涨3.5%。文章指出,这种金融抑制作用会引发资产泡沫、产能过剩和过度投资等问题。

专栏文章称,在上世纪40年代末,飞涨的物价成了国民党垮台的原因之一。中共当局会不会为了掩盖这种命运的发生,而在数据上做手脚呢?

文章指出中共国家统计局的CPI其中可疑之处,比如,把休闲娱乐和教育项目和“文化用品及服务”合并在一起。而总体指标又往往与实际生活中的物价指标不相符,如快速上涨的足底按摩的价格或肯德基(KFC)的价格。

有媒体曾经报导说,民众对物价上涨的感受如“兔子跑”,CPI却像“乌龟爬”;职工平均工资让许多人感觉“被增长”;房价平均数造假成了“笑话”;民众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与中共官方的数据差距过大。

中共当局自2008年12月以来银行存款利率一直保持在超低的基准2.25%,从今年2月份以来一直低于CPI。

对此,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指出:低利率会把净储蓄者也就是中国家庭的收入,转移给净资本使用者,如:大型国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只要家庭继续提供这份“补贴”,M2(货币供应量)快速扩张的通胀效应就可以得到控制。

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颜宁 报导

责任编辑: zhongkang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0/0916/179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