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薄熙来的哥们王健林 下一个黄光裕?

—王健林,应与薄熙来保持点距离/姜维平

我不否认,从大连市西岗区起步的王健林,能把一个区街小企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确有本事。今天读了新华社重庆分社发的新闻,始知王健林参加了2009 中国{重庆}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他不仅以国内商界龙头老大的身份,发表了演讲,提出了目前是土地储备最佳时机的观点,还明确宣布他将斥资100个亿,再买 8-10块地皮,从事房地产开发。并说,万达在重庆沙坪坎已经签下了第二个城市广埸项目,年底就开工,要在重庆建成4-5个城市广埸。他还自豪地说,万达去年11月到今年5月,投资200个亿,拿下了100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这我相信,王健林再也不是90年代初,我认识的从部队刚转业的机关小职员的寒酸相了,用财大气粗富可敌国来形容,亦不过份。但我由今天的新闻得出的结论是,不论怎么变,有一点没变:与当官的薄熙来走得过近。与中国许多民营企业老板一样,他正处在极度危险之中。


    如果说,当年在大连,薄熙来曾利用手中的权力,给了王健林土地政策上的不少优惠,使其稳步发展,那么今曰王健林拟在重庆重温旧梦,再次通过房地产业淘金发财,则显然不合时宜。俗话说,此一时彼一时也。因为薄熙来虽然以中共政治局委员身份,执掌重庆一地大权,但与90年代中后期在大连以至辽宁当权时不同,岂止不同,己是今非昔比,天壤之别了。


     过去在国内,我与王健林工作上有过多次接触,我的同事与其秘书以及众多部下黄某等,,均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应当讲,王健林是一个只能在中国这个一党执政的国家中发展成功的企业老板的典型,他的由零致亿的发家奇迹,难以剪断他的企业与各级政府官员的千丝万缕的联糸。他在大连掘得第一桶金到现在,动不动斥资亿元的艰苦历程与不为外人所知的秘辛,至今依稀留下我的记忆之中。在这方面,他曾重用过的报社记者张某,张某树,石某某等,都能讲叙许多故事,组合起来就能拼凑一个完整的企业缩影。这些人无一例外地由崇拜他而辞职,而应聘到他的企业工作,并委以重任,最终却与其分道杨镳。。。。。。 (阿波罗网 aboluowang.com)

    做为王健林的老朋友,我对他及其秘书黄平始终怀有一种复杂的感情。我深知,做为一个商人,他要想成功攒钱,必须首先与中国的官员搞好关系,拿重庆来讲,他绕不开薄熙来,薄为了政绩要大建城市广埸,急需王健林的投资,反过来讲,王也需要薄为其提供商机,即优惠政策与大项目以及丰厚的利润。这是一种以前他们就走熟了的老路,当然配合默契,得心应手。目前,这个城市把高官与富翁的投影再次重叠在了一起。


    然而,王健林与薄熙来还是保持点距离好。人们常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由于薄从1984年开始在大连及辽宁苦心经营了20年,他以土地资源等结交了一大批人,但亦因独断专行枉法追诉,而积怨极深。特别是近年来他野心勃勃,想在中共18大上挤进常委,正标新立异,大唱红曲,所以政敌很多,四面楚歌,因此与其拉扯太近的大款,便易于成为京城权贵暗斗他的软肋。近日与王健林齐名的大连新型集团老板孙某某被拘查,即是因为原赤峰市市长徐广元与其有扯不清的经济上的私下交易。徐广元与政敌恶斗失败,殃及孙某某,则是事实。而薄一波前秘书王益,与商务部司级官员郭京毅等人受贿窝案暴露,又是新的例证。不论有些人如何吹捧薄熙来,但不要忘记一个基本的背景,自从他父亲2007年倒在一片责骂声中之后,他再也不可能回到90年代的大连的风光时期,那时他敢于与港商黄鸿年合作,把100多家大连国企一下子卖光,虽被中南海高层痛斥,却不必辞职,而如今,拒不公布重庆31名民族身份造假的薄熙来,不得不忍受新华社咄咄逼人的批评,一次次地让步。这足以显示他下一步仕途顺利的可能性不大。


    可以预见的是,与其过从甚密的王健林,己无时不处在薄的政敌们持有的放大镜的聚焦之中,因此清廉与小心则至关重要。即便在重庆他们确为君子之交,但大连的流言蜚语仍不绝于耳。我看王健林不缺钱,不必用自已的资本去为薄熙来创造政绩工程,而成为中共高层官员权斗的牺牲品,象2002年在北朝鲜名噪一时的辽宁老板杨斌一样,落得人财两空的可卑下埸。当然王健林亦很聪明,他曾当上中共17大代表,并与贾庆林等人颇有交情。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依我之观,王健林不仅与薄熙来,与所有当官的,最好都保持点距离!这是我对他的善意忠告。或许对其它企业老板亦有启迪与警示作用。

王健林

责任编辑: 王笃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0/0831/177944.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