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中共建政六十年 两会气氛紧绷绷

 

应对媒体,今年中共“两会”发言人是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前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二人均有中共新闻发言人资历,前者以"痞"著称,后者则以诡辩见长.

**********************

 VOA: 人大政协代表被警告莫谈敏感问题



Mar 4, 2009

政协代表步入人民大会堂
政协代表步入人民大会堂
据香港媒体报道,今年出席政协和人大的委员和代表接到通知,要他们在参加会议的时候不要到处走动,保持会场秩序,同时对一些敏感问题保持沉默。有中国观察家认为,这是为了对一些敢言的人大代表进行言论限制,说明当局对中国国内矛盾的严重程度的估计远比外界观察得要严峻得多。
 
今天出版的南华早报报道说,和往年的政协和人大相比,今年参加两会的代表和委员明显回避记者。据报道,今年两会的与会代表还被告知,在遇到一些敏感问题的时候,除了建设性的意见以外,不要发表其他见解。

*高级官员纷纷躲避记者采访*

南华早报报道说,一些部长级高级官员也得到同样的通知。与会代表和部长们对媒体的态度也间接地印证了这一通知的存在。一些通常回答媒体提问的官员纷纷拒绝媒体的采访。

南华早报援引好几位采访两会的记者的经历说,中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把记者的问题推给发言人回答,这样的局面在以前采访两会的时候很少发生。

中国财政部长谢旭人在大会后拒绝谈论任何问题,他还通过一个专门供官员进出的出口离开以避免遇到记者。

新任命的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茂对记者在他出席会议的途中拦住他采访表示出特别不高兴。他对记者喊道:“不要阻拦我去出席会议。”

*敏感年收紧两会代表发言自由度*

中国独立笔会理事,作家朱建国表示,这说明今年对中共政府来说,是一个特别敏感的年份,中国收紧了两会代表发言的自由度。

国内外媒体记者采访两会
国内外媒体记者采访两会
他说:“我觉得这从另外一个角度透露了今年对两会代表发言的自由发言度的更加收紧了。本来以往年年都收得很紧,但是今年收得更紧。我刚刚看到南方都市报披露的一条消息,今年赴京采访的两会记者,不管是境内媒体还是境外媒体,一律不准到代表驻地采访。哪个代表住在哪个房间,对记者都是保密的。另外还禁止记者在宾馆的过道采访,规定只能在宾馆的一楼大厅里等候。”

*国内局势严峻程度可能超出外界观察*

中国作家朱建国分析说,收紧代表的言论自由度以及官员对记者的回避,说明中国国内局势严峻的程度,可能超出外界的观察。

他说:“由于他们对今年形势的危机,当局高层可能知道的信息更加全面,对危机的深度可能有一种恐惧感,所以采取应对措施,按照当局60年来一贯的传统,每逢危机,不是开放言论的渠道,听取更多的百姓的意见来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反而是封锁,越是有危机越是要封锁言论的自由度。”

香港南华早报援引中国社科院学者徐友渔的话说,给出席两会的代表下敏感问题封口令,加深了他对每年在北京召开的两会的负面看法。

外国媒体通常把中国的两会称为没有任何实际权力的橡皮图章,而中国真正的大权掌握在党的手中。

前中国外长,大会发言人李肇星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人民日报记者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的时候说,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可能不是西方政治家所希望的那种改革。

他说:“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可能不是某些西方政客和政治家所希望的那种改革。我们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连学者都监控两会代表岂敢越雷池一步*

不过,香港南华早报援引中国社科院学者徐友渔的话表示,对北京一些自由派独立知识分子而言,每年开两会通常意味着两件事:一个是交通管制,另一个是警察来访。徐友渔说,警察星期一拜访了他家。徐友渔表示,警察通过来访试图警告他在两会期间已经受到警察的监视。徐友渔认为,如果像他这样的中国社科院学者都要受到警察的监视,那么在目前的政治体制下,两会代表和委员也没有任何人敢越当局指定的界线。

**************

政协会议大会堂开幕 会场外气氛紧张到处抓捕访民

2009-03-03

全国政协会议星期二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贾庆林作了工作报告,会场外,戒备森严,无论公车上还是马路上都在严查访民,访民的聚集地几天来也被天天抄查,而到两办上访的也是有去无回。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方媛的采访报道


全国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星期二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政协主席贾庆林作了工作报告,他总结了08年中国所受到的考验和取得的成就。

他说:2008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和很不平凡的一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各方面严峻挑战,同心同德,顽强拼搏成功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地震灾害,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完成神州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而会场外,戒备森严,十步一岗,五步一哨,公安和便衣严查路上的行人,凡是上访者一律拉上警车,就连公交车上也不放过。

一位在北京的上海访民对本台表示:我今天早上出去了,抓得很严很严,公交车上都在抓,他们就是看到我们外地可疑的,说话什么的,一看到就马上有人来抓你了,包括北京的警察和当地的截访人员好多好多。

记者;如果这样的话,两办上访的也会抓呀。
上海访民:全部抓的,有一个进去一个,都没有回来的,都抓走了。
记者:从什么时候开始?
上海访民;应该说从上个星期五已经开始了,现在国家信访局进去了,他们就交给地方政府了。所以我现在只能躲在家里呀。

另一位姓张的河北访民星期二上午出门后被截访人员跟踪,与记者通话时他刚甩开跟踪者,他也说:去两办上访的有进无回。他说;进里面就不让你出来了,然后把你送到马家楼,然后就把你带回去了。

记者;不是说这几天到两办上访的也特别多吗?
姓张的访民;对,也很多。
记者;他们是新上访的不知道吧。
姓张的访民:有很多人都不知道,现在新的人很多,老的都不去。像最高法院都是这样的,他从前门进,后门就带走。

就在星期一晚,住在寿宝庄和南站附近的访民还被偷袭,姓张的访民说:寿宝庄那边,昨天他们搞得很晚十二点了还挨家挨户的去搜,保安去查身份证,到处都在搞,南站也是那样,每天白天晚上都有。

他还表示,估计两会期间会出一些事情。他说:我看那样子,大家都被逼急了,都要好像有所活动,国家要控制,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问他们都不会说,但是他们在干什么就看到了,比如他们要撒传单去,他们在准备这些事情。

而北京维权访民周莉,杨秋雨被公安带到房山旅游,不知回程日期,估计也要两会闭幕,其他访民都很难找,不是电话不通就是没在服务区内,访民李学惠表示,大多数都被公安看起来了,包括他自己。

他说:警察就在我们家楼下,可以出去,但得做他们的车。
记者;北京上访的都被他们看起来了吗?
李学惠:对!对,相当多的人。

除此之外,北京的一些维权人士,异见人士等也从星期一开始被公安严加看守,软禁在家。维权人士刘安军星期二下午对本台表示:从昨天开始到处都是警察,维权的,民运的,上访的还有异议人士,昨天,徐永海他跟我说他被监视起来了,还有李海,刘迪等人。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方媛的采访报道

**********************************

大陆两会 面临政经双重夹击

2009-02-26 01:47:27

 中评社香港2月26日电  美国《世界日报》2月25日载文《“两会”面临政经双重夹击》,摘要如下:

中国大陆一年一度的政协人大会议,定于3月3日和5日先后召开。每年北京的“两会”,因负有议大政定走向的任务,从来都是全社会瞩目的焦点。“两会”既折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现状,又影响著年度的发展。今年的“两会”,虽无换届人事等热门议题,又无重要立法中长期规划等特别议程,更无两岸关系之类敏感话题,焦点预计聚集在民生之上。

按中共领導层的部署,今年的“两会”,重点是要落实当局定下的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的各项措施,是要开成一个认清形势凝聚人心增强信心共度时艰的大会。于此两会的各项议程,从审议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一直到财政预决算报告等,都希望引導到当局预定的方向。

中共领導层画下这个框框,是因为今年的“两会”的举行,有两方面的特殊背景。一个就是国际金融海啸,已演化成国际性的经济危机,中国大陆的经济,已由不受影响,变得影响很大。经济的滑落,已有据可查,幷进而影响到民生和社会的稳定。另一个背景,就是今年有特殊的“周年政治”,既有中共建政一甲子要举行大阅兵纪念,又有西藏改革周年及法轮功六四等政治敏感点。

于此,今年的“两会”,就出现了政治敏感和经济双重的夹击。政治上的冲击,自然带来全面收紧,步步设防;经济的冲击,已提早出手,分头迎战。但更大的问题,反而是政治敏感经济波动下的社会问题。

不论是专家的调查,还是民众的反应,中国大陆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也真是社会问题。目前的社会问题,大抵有四大方面的表现,一是失业困局的加剧,中国早就是世界上失业人口数量最多最大的国家,现在的失业困局,不仅是城镇人口的失业,更麻烦的是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的失业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的毕业就失业。大学毕业生未能就业带来的不满,加上数千万农民工的游走,一旦处置失当,就是一座火山。

社会问题的另一方面表现,是在经济高发展下,贫富差距拉大,不论城镇还是乡村,都有大批低收入群体。城镇贫民大部分虽有不同的最低收入保障,乡村也开始有一定救济安排,但他们的温饱,未见得已经解决,何况在经济滑落下,他们的生活可能进一步受到较大冲击。社会能否安定和谐,不能不受到影响。

中国大陆目前还有一个特殊的社会现象,是“群体性事件”频发,也就是示威抗议官民冲突不断出现,这些事件有贪官污吏的压迫征地拆迁劳资纠纷分配不公等各种原因引发,遍布城乡,极难化解。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大陆的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体制,长期以来都有重大缺陷,对看病难和看病贵,教育的不公平,保障落不到实处,社会反弹声四起,当局为扩大内需稳定社会收服人心,要实施医疗制度改革,要改革教育体制,也要全面落实社会保障,而任何改革,都会引起震荡。

目前的主要社会问题,绝大部分当然都是民生问题,但多与政治和经济息息相关。而民生问题既带来社会的不稳,又反过来冲击著经济发展和政治的稳定。中共领導层已提出,这次会议要“著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要“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想作出正面的回应。虽然中共领導层高度重视,民众普遍关注,但这些民生议题或者说社会问题,不能只靠短期的救急措施来“保”,比如就业,目前出臺的一系列措施,可能稳住一时,但问题不可能得到解决,何况地方政府和部门,更有短视和护利之弊。

既然民生议题和社会问题,已可能影响到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当局理应透过“两会”这种政治舞臺,广纳民意,找寻共识,化解矛盾,对社会问题的解决,不仅立足政治眼下的稳定经济当前的脱困,还要有更长远的打算,提出制度性安排,才能化危机为转机,迎来长治久安。

 

责任编辑: 郑浩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9/0305/121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