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特色:党报多的成灾

按常规的理解,中国共产党党报——简称“党报”应该是由党中央确认和创办发行的报纸。这在我们国家现在是五种(报刊)。但实际上我们通常称之为党报的显然远不止这些,各省直辖市有各自的党报,各地区及地区级市有各自的党报,还有许多县级市、区或县也有自己的党报。要把全国的“党报”加起来,事实上应该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于是便产生两个问题。一、党报的政策与理论权威性和统一性不可能得到有效保持,二、每年的党报党刊征订工作事实上不仅地方党报数量远大于中央级党报、而且无法避免强行摊派的尴尬。
    
    三级党报(有的地方是四级),中央级的自然政策性最强、理论性最高,其次是省级,市县级自然越来越差——大部分市县级党报最多只是“当地领导的起居注”应该是大实话。于是,从理论上看,就应该有一个问题,即:这么多的党报究竟是不是都能代表我们党?中央级的没有问题,省级的呢,市级的呢,县级的呢?显然它们——至少能“代表”的范围是不一样的。“政策”也不时有不一致——同一天,人民日报说科学发展,市上的党报谈跨越式发展、正奖励招商先进集体和个人呢;人民日报谈和谐,市上的党报正发布严厉打击违规违法上访行为的部门决定呢。省上的党报说这个市的一个“领导”因腐败被抓了,市上的党报是几个月里都看不到这种消息的……
    
    现在对基层的群众来说,不论是人民日报还是市上的党报,它们都是党报;而在当地一些干部眼里,地方的党报要比中央级的党报重要——因为那上面不论是正面还是反面报道你或你的单位,当地的领导是很可能要过问的,而且,事实上在每个地方,地方党报的数量要远远大于中央级的党报的。数量多了自然影响大,不重视当然不行。
    
    现在一到订报的时节,地方的宣传部门总是要开会分任务——订阅党报党刊是政治任务,没有人敢掉以轻心。基层重视是担心完不成任务,但实际上中央级的党报根本就没有征订问题,有问题的是市县级的,发行范围就那么大,价格又要高,数量要上去,自然只能摊派。在农村,农民、农民工、个体户不好派,中小学教师和学生自然就成了主力军——学校分给老师,老师呢,要么自家掏钱,要么分摊给学生。如果按比例看,以我的判断,中央级的党报一般是地市县级“党报”数量的几十甚至一百多份之一。我真不明白,给中小学教师和学生那么多的地市县级“党报”与国家政治到底有多大关系。
    
    订报的时候,孩子回家拿钱,说他们班15份。十二三岁的娃娃能从这地市县级“党报”上学到多少有用的东西?
    
    我是天天要读报的,我还自费订过中国青年报。但现在在学校要看人民日报还要到报栏去看,因为这学校只有一份,而市报,你知道有多少吗?
    
    今天的一则新闻——
    
    河南南阳,乡镇教师的月工资大约1500元左右。每年,他们要拿出数百元征订当地党报《南阳日报》。“这是一项政治任务,你订也得订,不订也得订!”校长说。(中新网)
    
    2003年年底,时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副司长王国庆说,“党报摊派依然存在”,“且集中在乡镇一级”。
    
    2003年报刊治理工作后,地级党报的人头摊派从农民转移到吃“财政饭”的乡镇教师身上。此后3年,央视《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曾对乱摊派的地市级党报多次曝光。
    
    12月初,许小冰从校长办公室领回了近两个月的《南阳日报》,厚厚一沓。没有翻一下,这些报纸便被悉数送去校门口的废品回收站。(中新网12-30)
    
    这种事儿在各地的情况应该大致差不多。地方党报就那么大的发行范围,就那么多人口,又有宣传部门主持发行,富裕的地方还可以用公款解决,比较贫穷的地方,不摊派的可能性有多大?当然,现在公开讲摊派的没有了,但摊派的实质没有变;而摊派的结果,自然是既劳民又伤财。
    
    我们国家现在有多少种党报党刊?谁能说清楚我们国家现在有多少种报刊被称为党报党刊?谁能告诉我,这么多的党报中——特别是地市级县市级的党报,它们是不是也应该被称为党报?党报摊派被曝光、治理已经不止一次,但摊派依然存在。而且,中央党报数量明显要少得多,这是正常的事儿吗?

责任编辑: 王笃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9/0103/115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