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最牛散户“刘芳”首次现身 与黄光裕没有关系

每日经济新闻 
     股票,说到底只是个符号,符号的背后,是人。

只要有人,就有江湖,只要有江湖,就有传闻。
    
    江湖中传闻,股市中有一个“最牛散户刘芳”。
    
    有人说,“刘芳”是河南开封市的一名男司机。
    
    也有人说,“刘芳”是近期迷雾缭绕的黄光裕。
    
    其实,真正的“刘芳”,名叫叶晶,而真的刘芳,则是他的妻子,一名“从没接触过股票”的女医生。
    
    其实,叶晶一直都在深圳一家小券商的大户室里,默默地关注着有关自己与爱妻的各种传闻。不过,当记者踏破铁鞋“找上门”时,叶晶终于肯开口吐露有关“最牛散户”的真实故事了。
    
    “我是做实业的人,炒股只是我的业余爱好。既然你找到我了,今天索性站出来说个透,也算接受全国股民一次‘拷问’。”
    
    “我跟黄俊钦、黄光裕兄弟都没联系,也没搞过什么内幕交易,证监会已经查过三次,如果有问题的话,我早就在股市上销声匿迹了。”
    
    “当天下午,ST金泰其实是被我封上涨停的。当时我就是赌它重组,只要重组的消息没公布,我就敢吃。”
    
    “其实ST金泰的操作并不成功,因为没在高位卖出。事实上,很多蓝筹股的操作,都远比ST金泰要好。”
    
    “刘芳”,这个普通的名字,自去年牛市以来,成为所有股民和证券界人士心中的谜团。
    
    近日,国美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光裕被警方带走接受调查,成为证券市场上的爆炸性新闻。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黄光裕被带走的原因,更是众说纷纭。市场甚至疯传,黄光裕就是“史上最牛散户”刘芳或其利益链条的最高端。
    
    “刘芳”究竟是谁?她是如何成为“最牛散户”的?她和黄光裕真有利益牵连吗?她现在在做什么?《每日经济新闻》经过多方调查,终于找到了她,众多谜团也一一解开。
    
    “炒股只是我的业余爱好,事实上也不是太成功,‘最牛散户’的光环受之有愧。”叶晶说。
    
    “没错,我太太就是传说中的‘史上最牛散户’刘芳。”12月2日晚,在深圳新闻路某咖啡屋,面对记者的提问,42岁的叶晶并不回避这一敏感的话题。
    
    这是刘芳去年扬名股市以来,其家人第一次直面媒体记者。
    
    为了了解最牛散户刘芳的真相,记者辗转南京、宜兴和深圳三地,终于在深圳市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找到了刘芳丈夫叶晶。叶晶是该公司创始人和董事长,对记者的到来,他显得十分吃惊。
    
    “你是第一个找到我的记者,说实话我有些怕你们。就‘最牛散户’这个事,这是我第一次接受采访,也是最后一次。”经记者多方沟通后,叶晶最终决定接受记者的采访,“既然你找到我了,今天索性站出来说个透,也算接受全国股民的一次‘拷问’。”
    
    按照叶晶的说法,刘芳只是个医生,并不懂炒股,夫妻两人的账户,都是叶晶一个人在操作。当记者要求见一见刘芳本人时,叶晶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她根本就不懂股票”。
    
    正本清源,“最牛散户刘芳”这一说法,似乎远不如 “最牛散户叶晶”合适。
    
    
    
     叶晶自述
    
    
    
    刘芳是我的老婆
    
    刘芳从未碰过股票
    
    ST金泰操作并不成功
    
    “刘芳”账户是我在操作
    
    与黄光裕无利益牵连
    
    曾三次接受证监会调查
    
    
    
     曾想放弃实业专职炒股
    
    
    
    “股市红火时,赚钱十分容易,我甚至动过放弃实业专职炒股的念头。经历了这波行情大跌后,总算清醒过来,我的根基,还是要放在实业上。”
    
    出生在南京的叶晶,在老家所在的东南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读完本科,又在该校生物医学工程系取得硕士学位。上世纪90年代初,硕士毕业生还比较少见,叶晶至今对自己的专业背景十分自信。
    
    1993年2月,叶晶硕士毕业,被分配到深圳康佳集团工作,其后又在深圳华为和摩托罗拉做过技术经理。
    
    1997年,叶晶离开摩托罗拉,自己创业。多年积累后,2001年,叶晶成立了自己的软件技术公司。按照公司的简介,这是一家致力于智能通讯终端及数码语音产品开发的专业方案设计公司,系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其后,叶晶又成立了另外一家高科技企业,他本人曾被某通讯类媒体称为“智能终端领域的知名专家”。
    
    在毕业9年后,2002年,叶晶与母校东南大学教育基金会签订协议,设立“叶晶奖学金”。当年叶晶所在的研究生班共有9位同学,其中有5位出国,作为留在国内创业并成功的典型之一,叶晶已经是东南大学一位知名校友。
    
    “我炒股能力怎么样,这不大好说,炒股都是有赔有赚,但我肯定配不上最牛散户的称号。不过在做实业上,我自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叶晶说。
    
    
    
     ST金泰的操作并不成功
    
    
    
    “其实ST金泰的操作并不成功,因为没在高位卖出。事实上,很多蓝筹股的操作,都远比ST金泰要好。”
    
    12月3日下午收盘后,在其公司办公室,叶晶打开ST金泰的股票走势图,向记者介绍了他买卖ST金泰的全过程。
    
    
    
    
    赌它重组 大举买入
    
    
    
    “当时黄俊钦已经投入数亿元,还清了100多家公司的债务,ST金泰已经是一个很干净的壳。我判断黄俊钦作为一个资本高手,肯定会注入优质资产。何况当时的股价只有2元多,肯定存在较大的上涨空间。”叶晶回忆当时介入ST金泰的初衷。
    
    2006年12月25日,叶晶以2.26元的均价,首次买入几万股ST金泰,其后,一有机会,叶晶就买入一些ST金泰,并且“越买越有信心”,加仓的动作前后持续了两个多月。
    
    叶晶说,在陆续买入ST金泰的过程中,他经常发现盘面抢筹的迹象,很难买入。但停牌的前一天3月5日,情况突然变得十分诡异。当天上午开盘不到 10分钟,ST金泰即死死封住涨停。但下午一开盘,即突现大量抛单,他没有犹豫,在10分钟内,即买入100多万股,ST金泰旋即又重新封住涨停。
    
    “当天下午,ST金泰其实是被我封上涨停的。当时我就是赌它重组,只要重组的消息没公布,我就敢吃。”叶晶这样解释大举买入的动机。但他自称投入ST金泰的资金,不足当时总资产的10%。
    
    
    
    打定主意:30元出货
    
    
    
    第二天,ST金泰宣布停牌,直到7月9日,ST金泰公布大股东新恒基地产的资产注入方案并复牌,此后天天涨停,一直到8月31日,前后连续42 个涨停。这中间的8月17日,有媒体在ST金泰一季报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注意到了刘芳和叶晶的名字,并首次冠以“股神”称号。当时,刘芳共持有ST金泰 312.24万股,位列第一大流通股股东;叶晶持有76万股,位列第8大流通股东。按叶晶的说法,刘芳持有的ST金泰股份,有三分之一在停牌前一天买入。
    
    “第二天突然停牌,我乐坏了,我就知道后面肯定有大动作,但当时以为即使有重组,最多也就涨到8元左右。后来出现那么多连续涨停,我都不敢相信。但说实话,一个接一个出现的涨停,确实助长了我的贪婪,有些忘乎所以。我打定主意,干脆等到30元全部出货。但ST金泰最后只涨到26.58元。”
    
    
    
    连续下跌 收益缩水
    
    
    
    8月31日,ST金泰以涨停开盘,9点35分左右,叶晶以最高价26.58元,卖出2万股,2分钟之后,ST金泰就被打到跌停。其后就是6个连续跌停。
    
    “其实,从技术上说,8月31日这天,我可以把300多万股全部卖完,但当时我还希望股价能继续涨停。即使出现连续跌停以后,我还指望重组能尽快成功,这样股价就可能涨到30元。”
    
    为什么我第一次大量买入ST金泰,第二天股票就停牌;在最高位一卖出2万股,股票又打至跌停?叶晶认为,这一买一卖间的悬疑证明,这里面肯定有庄家。
    
    从9月14日开始,ST金泰又开始停牌,直到2008年2月19日复牌,又是连续几个跌停。叶晶觉得ST金泰前景越发不明朗,加上同期大盘也在下跌,于是从3月份开始,他以12元多的价格开始陆续出货,一直到6月份,才全部出完,此时股价已经跌到了6元左右。
    
    最高峰时,叶晶夫妇在ST金泰一只股票上,账面上的盈利达9000多万元,到最后出货,前后收益共计2000多万元。
    
    
    
    “资产最多时翻了20倍”
    
    
    
    “我跟黄俊钦、黄光裕兄弟都没联系,也没搞过什么内幕交易,证监会已经查过三次,如果有问题的话,我早就在股市上销声匿迹了,今天你就不可能找到我。”
    
    
    
    第一桶金来自中集集团
    
    
    
    创业多年并小有积蓄后,2003年,叶晶用自己和刘芳的身份证,在英大证券(原蔚深证券)华侨城营业部开了两个账户,初始资金有五六百万元。但他炒股都在自己公司,只有需要办一些手续的时候,才去营业部。用叶晶自己的话说,他将一半的时间放在股票上,另一半则放在实业上。
    
    叶晶认为自己在股市上赚到第一桶金,有一定的偶然因素。按他的资金量,当年在营业部算是一个大户。在他开户后不久,中集集团在深圳总部召开投资机构交流会,叶晶也参加了。在对中集集团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他开始重仓买入公司股票,一直捂到2005年才出货,整整赚了一倍多,这在熊市里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中集集团之后,2005年5月到2007年上半年,叶晶又先后重仓持有天威保变、武钢权证、长电权证等,并大有斩获。当然,这期间,叶晶也不是什么股票都赚,比如他曾重仓的酒钢宏兴 (刘芳曾是该公司的第一大个人流通股东),就几乎没赚钱。不过按叶晶的说法,从整体上说,这是他赚钱最快的黄金时间,只是因为很少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行列,他们的名字还不为人所关注。
    
    
    
    
    
    
    今年熊市资产缩水过半
    
    
    
    2006年到2007年的牛市,让叶晶的账面财富急剧膨胀。叶晶不愿公开自己的资产规模,但他告诉记者,最高峰的时候,他账面上的资产,比2005年底翻了近20倍。
    
    2006年12月,叶晶开始关注当时还未启动的ST类股票,他认为蓝筹行情之后,正是投资这类股票的机会。于是试探性地买入了几万股ST金泰和20万股ST达声,最终在ST金泰上一战成名。
    
    从叶晶和刘芳在各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出现的情况看,他们在股市上确实活跃如常。到今年9月30日,刘芳同时现身ST雄震、珠江实业、罗顿发展、桐君阁4只股票,叶晶也在ST雄震、珠江实业、南方化工、桐君阁4只股票中露面。据叶晶透露,截至目前,他的账户上还有10多只股票,只是没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而已。
    
    不过今非昔比,叶晶表示,今年,他重仓持有的这些股票,都亏了大钱,其中光ST雄震就亏了上千万元。夫妇俩在股市的整体资产,已经较最高位时缩水50%以上。此前,罗顿发展董秘就曾评价刘芳今年“炒得很臭”、“水平一般”。
    
    
    
    曾三次接受证监会调查
    
    
    
    “我这个人是技术人员出身,几乎从不跟官员打交道,更不可能认识什么政府高层。”叶晶这样回应公众对他的质疑,并表示证监会已经查过他三次。
    
    叶晶告诉记者,证监会对刘芳的第一次调查始于2007年10月。当时,由一位处长带队,中国证监会稽查总队5名工作人员专程到深圳,将叶晶夫妇叫到深圳证监局,先后单独问话。为了核实两人身份,证监会人士特意让他们带上结婚证和各自的身份证。
    
    一见面,证监会人士就首先表明态度:如果有问题,你跑也跑不掉;如果没有问题,你也不用担心。叶晶说自己当时以“清者自清”作答。
    
    谈话进行了大约两个小时,证监会人员调查了叶晶的炒股经历、买卖ST金泰的过程以及银行每笔资金的来源。
    
    今年初,证监会一位处长又到叶晶所在的公司,调取电脑的IP资料等信息。调查证实叶晶几乎所有的股票交易,都在办公室的那台电脑上完成。
    
    “当时这位处长告诉我,我们在调查ST金泰案,希望了解更多的情况。”叶晶回忆,“当时我问过,我只是用不到10%的仓位赌ST金泰,有的人可能仓位更高,嫌疑更大,你们为什么不去查他们。处长回答说,你怎么知道我们没有查?”
    
    今年7月,证监会第三次派人到叶晶的公司,调查他重仓桐君阁的原因。按叶晶的说法,最后一次调查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股民对我们那么多质疑,证监会又查了我们这么多次,但我还是和以前一样,该怎么买就怎么买,没必要有任何顾忌。”叶晶说。
    
    
    
    “自始至终没碰过股票”
    
    
    
    “被全国人民这样关注,对我们来说,感觉就像一场梦。我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这个梦能尽快成为过去,让大家明白,所谓史上最牛散户,其实并没有那么神秘。”
    
    
    
    她买中了我这只“潜力股”
    
    
    
    1994年,叶晶经人介绍,认识了在江苏宜兴一家医院当医生的“院花”刘芳。两年后,两人在深圳结婚,此后一直定居深圳。
    
    “我们结婚时,我只给刘芳送过一个价值5000元的戒指,11年来她一直耿耿于怀。看到最牛散户刘芳的报道后,我总算舒了口气,对她说,以后别再嫌我没送东西给你了,你看,我把‘最牛散户’的称号都送给你了。”
    
    叶晶表示,妻子刘芳自始至终没有碰过股票。医院的同事看到关于刘芳的新闻,曾半开玩笑地问:“报纸上到处登的那个刘芳,会不会就是你啊?”“如果我是最牛散户,还用得着辛辛苦苦在这里上班吗?”刘芳这样回答几次后,再没人怀疑她了。

责任编辑: 王笃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1206/112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