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事实正相反!挨打不是因经济落后

作者:

    直到清英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二十年,即清嘉庆帝死而道光帝立的1820年 ,中国的总产出(GDP)仍占世界总份额的32.9%, 领先西欧核心十二国(英法德意奥比荷瑞士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的产出总和12%,更遥遥领先于美国(1.8%)日本(3.0%)。

    由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出版的著名经济史家麦迪森(Angus Maddison)《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文版,伍晓鹰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提出的这组数据,常使我们的中国史读者感到吃惊。
    
    不是吗?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的各级历史教科书,总在反复地告诉读者,“落后是要挨打的”。所谓挨打,当然是指中国遭受西方列强(其后又加上日本)的武装侵略,开其端的就是1840年英国发动的对华战争。
    
    关于这场战争的起因,中外学者已有众多而相互矛盾的解读。中世纪中国向来有崇圣拜经的传统。满清诸帝都好自命“今圣”。雍正、乾隆尤其警惕人们非议时弊,一概斥作“狂吠”。于是百年社会基本稳定,造就的经济繁荣,反而成为政治日趋腐败黑暗的屏风。二者的巨大反差,促使社会两极分化越发剧烈。乾隆生前已出现蔓延川楚七省的白莲教造反,他刚死又因满洲权贵内閧而闹出“和审案”,正是映照“盛世”实相的两面。
    
    所以,倘说鸦片战争是因为中国“落后”而挨打,并不合乎历史实相。
    
    第一, 当时中国经济并不落后,GDP仍居世界第一,便是证明。
    
    第二,当时中国对外并不封闭。正如经济史家全汉升等早已指出,中国是贫银国,但由明英宗正统元年到民国二十四年,中国实行银主币制达五百年,那源源不断由日本、美洲流入中国的白银,渠道就在对外贸易。一个反例,就是康熙为对付台湾郑氏政权而实行“禁海”,立即导致全国银荒,通货急剧膨胀,而一旦征服台湾,撤消海禁,银贵铜贱现象迅即消失。
    
    第三,且不说汉唐,夹在蒙元、满清两大世界级帝国中间的明朝,疆域囿于长城以内,但初期有郑和七下西洋,晚期又有徐光启等南国士绅欢迎利玛窦、艾儒略等入华,彰显中国有识之士世界意识的觉醒,便反证所谓到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才有人开始“睁眼看世界”的说法是如何违背历史。
    
    第四,既使单看逻辑,所谓鸦片战争是因中国“落后”才挨打的说法也不通。英国不是首先觊觎中国的海盗,在他之前,葡萄牙、西班牙、荷兰,都不断从海上入侵中国,那都是因中国“一穷二白”吗?不然,恰好是因为中国比欧洲富。哥伦布相信地圆说,为突破葡萄牙人的限制,以为向西航行便能抵达中国这个“黄金之国”,不想误打误撞“发现新大陆”,就是显例。打个比方,有强盗要劫掠,面对一家穷的家徒四壁,另一家却富得流油,他要冒惊涛骇浪越洋抱掠,岂会弃富择穷?
    
    第五,前引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对于清英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经济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未必完整。比如没有提及英国东印度公司由于无法打开中国市场,决定强迫印度孟加拉农民种植罂粟,用鸦片走私方式扭转对华贸易逆差,结果造成中国白银外流,却危害了英国乃至西欧的对华商品贸易。这在马克思的《鸦片贸易史》等文中早有深刻揭露,而麦迪森却置之度外。
    
    第六,不过,由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整合的数据与分析,昭示了一个基本史实,即中国在清朝中叶仍属全球首富,却在世界竞争格局中,迅速沦为“ 东亚病夫”,成为欧美乃至后起的日本竞相瓜分的鱼肉。个中的历史原因,不正由于当时经济繁荣下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的落差所导致的吗?(摘自《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 于飞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0903/101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