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共国的金融安全已经被放到“首要位置”

 

王岐山:把维护金融安全稳定放在首要位置

他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国际金融领域出现不稳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型发展型国家尤为不利

  【《财经网》专稿/记者 范军利】“金融安全直接关乎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大局,关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必须把维护金融安全稳定放在首要位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5月9日上海举行的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作上述表示。


  王岐山表示,防范化解风险是金融发展的永恒主题,处理不好就很可能引发金融动荡,影响经济乃至整个社会政治的稳定。“我们将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在有效监管,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促进金融创新。”


  “相对于发达国家,国际金融领域出现不稳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型发展型国家尤为不利。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愿同各国金融界一道共同探讨当前金融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共同促进全球金融的繁荣稳定。”王岐山说。


  王岐山表示,金融全球化的迅猛推进,金融创新的不断加快,给金融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但同时,也使得金融风险不断放大,在地区和行业间的传递明显加快。特别是当前世界经济金融领域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不断蔓延,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一些金融机构损失严重,美元利率汇率持续走低,全球流动性过剩,国际资本走向流向和方式更加复杂。


  王岐山还提到,不断提高金融监管的能力和水平,改进外汇管理方式,完善外汇管理的法律法规,强化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加快构建金融安全网,健全金融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严厉打击各种非法金融活动,加强全社会金融知识普及和风险教育。


  “我们需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智慧和坚韧不拔的决心,需要扎扎实实做好工作。”王岐山表示,将从“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继续深化金融改革、稳步推进金融对外开放,以及确实维护金融发展稳定”四方面采取措施,努力保持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


  他认为,粗放的发展方式影响了中国金融的发展质量和水平,结构不合理,金融企业效益较低,服务和创新薄弱,人才缺乏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必须将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为重要任务,比较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金融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对于金融改革的发展,王岐山说,金融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但与现在金融制度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改革任重而道远。


  此外,王岐山谈到,将遵循积极稳妥循序前进的方针,继续推进金融对外开放,使开放的节奏和力度与经济发展的水平,市场发育的程度和金融监管的能力相适应。更好的推动中国金融与全球金融的相互融合

***************************************

WSJ:王岐山:中国将加大力度控制通货膨胀
小2008年05月12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表示,中国将加强宏观调控,继续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以防止经济过热及通货膨胀恶化。

王岐山上周五在上海举行的一个金融论坛上表示,决策者必须防止货币供应量由快速增长演变为过度增长,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王岐山的讲话基本重申了中共政府在主要经济问题上的一贯立场,但却是他自今年3月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以来对这类经济问题所发表的最为详细和全面的看法。曾任北京市市长的王岐山目前是主管中国金融事务的副总理。

王岐山指出,中国应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并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控制。

王岐山称,今年迄今,中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消费者物价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水平较高。

中国国家统计局(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上周五公布,受能源价格上涨推动,4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较上年同期上升8.1%,升幅高于3月份的8.0%,为连续第九个月加速上涨。

中国3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升8.3%,创下近11年来的最大升幅。中国第一季度经济较上年同期增长10.6%。

Joy Shaw / Shen Hong

***************************************

WSJ:中国通货膨胀形势日趋复杂
2008年05月09日10:07

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正变得日趋复杂。食品价格上涨速度减缓,但是其他方面的价格开始攀升。

总体通货膨胀率水平已经从今年2月的较上年同期上升8.7%这一近期高点略有回落。而且,随着猪肉等一些关键商品的价格企稳,总体通货膨胀率在未来几个月将进一步下降。3月份通货膨胀率小幅降至8.3%,不过经济学家们表示,将于下周公布的4月份通货膨胀数据可能仍将维持在8%以上。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5月4日曾表示,预计未来几个月通货膨胀的上升幅度将更加温和。

但是,中国尚未脱离通货膨胀高企的境地。

以中国近年来的通货膨胀水平衡量,目前的通胀率依然偏高,并且,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还面临着粮食和其他大宗必需商品全球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近来,大米主要生产国之一缅甸遭受热带风暴袭击,这使今年以来已经上涨了一倍多的大米价格更加走势难料。因此,不能排除食品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

在中国国内,也有迹象表明目前为止集中在食品领域的价格上涨正在蔓延至其他商品和服务领域。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这是令人担忧的信号,他们反复强调,其主要目标是防止单纯的食品价格上涨演变成更加广泛的通货膨胀。后者可能带来诸多风险,其中之一便是:通货膨胀可能会削弱促进经济增长的消费支出。

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驻香港经济学家孙明春说,非食品类商品的通货膨胀肯定会上升,而且已经在悄悄蔓延了。他认为,如果食品价格降低,而非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这就成大问题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不包括食品价格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3月份的涨幅为1.8%,而2006年和2007年大多数时间它都维持在1%或更低的水平。这一指标的加速上升可能反映出,工资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正在反映到更多种类的商品中,考虑到中国作为全球很多产品供应商的重要地位,这一现象将对全球市场产生影响。

另一个推动通货膨胀上升的因素是:由大多数城市的房价持续上升引发的房租上涨。JP摩根(J.P. Morgan)的经济学家预计,非食品类商品的通货膨胀将继续加速增长,2008年全年的平均涨幅将达到2.5%。

总体通货膨胀下降可能会减缓政府采取加息等紧缩措施的压力。中共政府其实并没有大幅抑制总体需求,因此上,作为全球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之一的中国,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速仍高达10.6%。

但是不断上升的核心通货膨胀率却有可能挑战政府一直以来相对温和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国央行自去年12月以来没有再加过息,显然它断定由食品价格上涨推动的通货膨胀将是暂时的。

今年,中共政府官员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了两个方面,一是安抚消费者,以使通货膨胀预期不会失控;二是允许人民币兑美元继续升值,进而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

不过,中共政府为减缓总体通货膨胀增速而采取的措施可能使通胀形势进一步复杂化。为了降低通货膨胀,政府对一些食品类产品实施了临时的价格管制。官方还将电价和汽油等燃油价格维持在原有水平,中国这些商品的价格长期以来都由政府制定,即使是在煤炭和原油价格飙升推高生产成本的情况下也是如此。这导致了电厂和炼油厂的生产材料短缺以及亏损等问题。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价格管制措施不可能无限期使用下去。一些官员也表示,他们确实计划提高国内的能源价格,但是在通胀压力减缓之前,他们仍不愿这样作。

中国或许正在临近总体通货膨胀开始下降的拐点。猪肉短缺一直是整体通货膨胀飙升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最近几周,国内食品价格一直处于稳定或下降的状态,减缓了人们对供应不足的担忧。

比如,中国商务部每周的调查显示,截至2月,鲜猪肉的批发价格稳步上涨至每公斤近23元(合3.29美元)。从那之后,该价格基本上保持稳定,上周回落至22.21元。

即使猪肉等商品的价格不出现下降,通货膨胀率也可能降低。中国的CPI去年7月一举突破了5%,因此从今年7月份起,物价的上年比较基数会大幅提高。如果届时不出现物价加速上涨的局面,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价的同比增幅将会下降。

食品价格飙升确实给贫困人口造成了不少负担,但是目前为止中国的总体消费支出似乎并没有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第一季度经通胀因素调整的零售额增长了13.2%,与去年第四季度相差无几。

虽然销售额数字并不是衡量实际支出的最佳指标,一些调查的确表明消费支出出现了疲软。但是考虑到很多指标表现强劲,如第一季度消费类商品进口增加以及整体经济强劲增长等,因此眼下来看,年通胀率超过8%的状况并没有对消费支出产生负面影响。

Capital Economics驻伦敦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说,我认为消费支出还会快速增长,中国家庭会利用一部分储蓄来提高他们真正的支出能力。他说,这也就意味着大多数家庭认为通货膨胀是暂时的。但是如果通胀持续时间长于预期,那么他们可能就不愿意或者无力动用储蓄了,并且不得不削减开支。

Andrew Batson

**********************************

大量“热钱”流入,押赌的前提是人民币升值继续

  “热钱”——这种来去迅捷的逐利性投机资金,正越来越引起中国货币管理及经济管理当局的警觉。
  5月12日出版的《财经》杂志报道,官方研究机构人士透露,4月末,国务院召集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及国家外汇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就“热钱”问题及相关监管进行讨论研究,虽然会上仅是听取各部委意见,并未对“热钱”问题给出明确政策意见,仍可看出当前形势的严峻性。
  今年一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增加1539亿美元,而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FDI)仅为688亿美元。按此数据粗略估算,今年首季不可解释的资金流入达到约851亿美元。这一单季的不明原因资金数,甚至超过了以往一些年份的年度数据。“热钱”的庞大体积已经浮出。
  流入中国的短期国际资本有多少?目前业界普遍使用的测算方法,是用外汇储备增加额减去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中国社会科学院今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如果以这种简单方法来计算,2003年至2007年的“热钱”流入分别为378亿美元、1141亿美元、466亿美元、6亿美元和1170亿美元。
  但这一计算的基础显然过于粗略,作为判断的依据,这个公式三个主要指标量的确定本身就存在一定争议。2007年,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值官方数据为4619亿美元,而同样在2007年,财政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储备,完成了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公司)注资2000亿美元,但具体操作过程并未公布于众。
  瑞银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如果转到中投公司的这笔外汇,是因平仓2005年和2006年的外汇掉期交易而来,那么2007年实际外汇资产的增加可能就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但2005年和2006年的实际增加值则会高于目前官方储备所显示的规模。
  由于外汇掉期操作过程、对中投公司注资方式、外汇储备具体成分、记账频率、结算汇率价格、会计口径等一系列细节均不明确,这给“热钱”的估算带来很大困难。国家外汇管理局肯定是最了解这一数字的机构,但这些数据并不为外人所知。虽然目前对于“热钱”流入中国的方式存在很多理论上的假设,但在监控过程中,由于很难获得准确的统计数据,因此,“热钱”规模究竟多大一直存有争议。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明博士认为,简单根据外汇储备减贸易顺差与FDI的方法,计算得出的2003年至2007年的“热钱”流入总规模为3161亿美元;如果考虑到外汇掉期、外汇准备金和中投公司等因素,那么,这五年来的“热钱”流入总规模将会上升到4767亿美元。而如果进一步考虑到虚假贸易的可能,这一数字将可能超过8000亿美元。
  而“热钱”流入,一方面,享受人民币升值收益;另一方面,在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获得回报。实际上,大量“热钱”流入,押赌的前提是人民币升值继续。■

*******************************

【金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创新高

 据新华社5月12日消息,受国际汇市美元下跌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摆脱在“7”关口附近的徘徊,大幅上行。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1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较前一交易日走高185个基点,以6.9820创下2008年以来的第34个新高。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08年5月1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9820元,1欧元对人民币10.8022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7869元,1港元对人民币0.89551元,1英镑对人民币13.6240元。


  前一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0005。


  上周五,美国国际集团公布季度亏损情况,差于此前市场的预期,令市场对次贷危机影响的担忧有所加剧,从而导致纽约汇市美元下挫。此后美国公布的3月份贸易逆差等数据较预期略好,但仅支撑美元出现短暂反弹。


  按照12日中间价计算,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幅超过了4.62%。

责任编辑: 郑浩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0512/86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