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五万亿财政收入怎么花?不应是机密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四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中国学者日前呼吁,人代会应重视对政府花钱的监督,政府作的预算报告是公开的,财政部门应该借助人大,把它作为一个公共预算的过程来改革,使税钱真正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007年中国的财政收入达到5.2万亿元左右,收入迅速的增加,使大家更加关心政府该怎么花钱。学者指出:“我们希望传播一种观念,人大开会最重的事就是要讨论政府怎么花钱。”
    
    政府怎么花钱不应是机密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宪政研究所所长蔡定剑指出,长期以来中国的政府预算是不透明的,把本来是“公共”的预算当国家“机密”对待,现在这个观念没有根本改变。
    
    蔡定剑表示,政府给人大作的预算报告是公开的,但具体的预算文本是机密,不发给代表,有的只给代表团长掌握,代表只能借看。近几年有些地方人大把“大本”也发给代表,但会后都要收回。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张千帆进一步指出,中国在花钱这方面的问题要比收钱多得多。有一次,他的两位朋友在餐桌上争论,一位是私企老板,一位在全国人大工作。后者认为前者不应抱怨中国的税高,“你到美国去交的税要比中国高得多”。但私企老板却回答说:“我宁可在美国交税,也不愿意在这里交税,因为我在美国纳税可以得到养老金、医疗保险等一系列回报,但是在这里交税就交出去了,自己什么都没有得到”。
    
    在进一步谈到公共预算改革时,蔡定剑表示,它是一个最没有风险的,又可操作、难度也不大的改革。改革的难点是思想解放不够,背后的原因是既得利益阻碍。少数掌握花钱权力的人都是领导和重要职能部门,他们是不是愿意把自己的钱袋子亮给公众,就要有突破既得利益的勇气。公共预算是预算性质的公共性,不仅预算用于公共服务,更重要的是预算决策过程是公共的,即民主的、公众参与的和透明的过程。
    
    人大制度是改革支撑点
    
    目前,人大常委会对预算的监督一是通过听取审计报告,二是通过听取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三是专门委员会听取财政预算的专项工作报告。这些监督有待于更好地发挥作用,而且全国人大这一层还未启动。
    
    在被问到如何监督预算执行时,蔡定剑表示,首先要规范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其次,人大可以要求审计部门就某些项目做专门审计,不是审计署想审计谁,而是人大要审计谁,给它一个导向,这就使审计变成了人大的左膀右臂。还有,建立对预算执行的绩效评估制度,让人大对预算监督有技术手段。
    
    以国外为例,预算大概分两个过程。一个是行政参与,看起来和中国差不多。由总统向国会提出预算草案,由国会通过。这个过程一般在财政年度前一年多就开始了。第二个过程是议会审议、修改和通过。美国国会要花大半年时间讨论预算报告,最后总统提出的预算草案往往被修改得面目全非。
    
    所以虽然各国行政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议会还得有一个实质性的控制,只有通过选举产生的议会确定预算方案,税钱才能真正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学者指出,中国最欠缺的恐怕还是这一块。全国人大总共才开十来天会,中间还要休息,还要审议一些重要的法律、产生政府人选、听取并通过政府工作报告,花在预算上的时间很少。这样,中国的预算开支就很容易和社会需要脱节。

责任编辑: 于飞  来源:南方周末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0229/77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