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动态 > 正文

高处不胜寒 李登辉之剑

—台湾政局变化与两岸关系展望(3)

作者:
 

阿波罗网站配图

三、高处不胜寒 李登辉之剑
2007年6月,国民党总统候选人马英九宣示尊李,走李登辉的本土路线,并提名李登辉的信徒萧万长担当竞选拍档。11月12日,台湾第三社会党发起人林致真发出一封给李登辉的公开信,盼与李登辉对话,第三社会党成员15日在翠山庄寓所晋见李登辉。5月14日,谢长廷在自己的博客中赞扬李登辉“对台湾的民主转型有很大贡献”,并提前预祝“阿辉伯生日快乐”;11月访日时主动透露行前见过李登辉的消息,不断释出明年总统大选,李登辉会支持他的讯息。
 
参与2008年选举的各路神仙,无不想攀亲李登辉的旗帜!
 
更罕见的是,国办台的喉舌:国台办透过香港中评社渠道合作资助的《中时电子报》;统战部的喉舌:统战部透过香港世界华人交流协会、《世界日报》渠道资助控制的《联合报》也不断地发表赞誉李登辉的文章。
 
12日28,《中评社》和《中时电子报》特稿文章说:“”
 
媒體人司馬文武曾經以“劍道和太極拳”來形容李登輝和國民黨的關係:兩者思考邏輯和反應模式完全不同,國民黨大老對劍道毫無所知,對李登輝無法防備,等到發現他出招的時候,戰鬥已經結束了。
1998年,他拉起馬英九的手,讓馬說出我是吃臺灣米、喝臺灣水的新臺灣人,打敗了爭取臺北市長連任的陳水扁;1999年底爆發的興票案,讓宋楚瑜和2000年總統大位失之交臂,李登輝雖自稱只是炮手,卻始終難脫影武者的質疑;2004年,李登輝和陳水扁一起手護臺灣,對抗連宋配。而他一手扶植的台聯,曾經是民進黨在國會最忠實的側翼,眼前又在李登輝的主導下,站到了民進党的對立面。 
無論功過如何,在臺灣近二十年的歷史中,李登輝確實稱得上是政壇第一人,他總是比人看得遠一些,起步比人早一點,即使在他卸任後的八年間,李登輝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依然動見觀瞻。大體而言,除了被蔣經國指定為接班人到正式接班以及在2000年國民黨敗選後被逼退下臺,兩者可能不在李登輝原本的盤算中,這位對臺灣定位和未來非常有自我想法的領導者,幾乎不曾被時勢帶著走。 
 
是的,从来不被时势带着走,从来引领时势的李登辉,2008年,在对陈水扁毫不留情的训斥声中,在红、蓝、绿、第三党众星捧月的姿态下,重新登上台湾政治伦理的制高点,再次发挥政治“影武者”的角色!
 
再一次登上台湾政治的制高点,李登辉剑指两端:
 
1、削弱国民党的优势
 
李登辉在任时,或明或暗扶植民连党,2000年,此“舞武者”的谋划,实现台湾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政党轮替。
 
2000年,民进党以39%得票率执政,在蓝大绿小之下,李登辉借国民党选败之势,脱离国民党,主动背离自己的基本立场,投入深绿的怀抱,为转向走“中间路线”的陈水扁担当侧翼,在财物资源不对称的劣势下,把民进党从小扶大,在台湾形成国民党与民连党两政党的政治。在民主政体中,均衡的两党制约政治,被认为是一种稳定的机制。
 
如果说政党轮替、两党制是李登辉为台湾前途下的前两步棋的话,把国民党改造为一个本土政党则是李登辉的第三步棋,是李登辉在其担任国民党主席和总统时,时势不到而不能完成的任务,此一任务,只能在86岁高龄时做出人生最后一击。
 
自李登辉担任国民党主席之后,国民党一直存在本土路线与基本教义派之争,2007年马英九宣示尊李,走本土路线后,在党内受到巨大的压力。削弱国民党基本教义派的势力,是把国民党政造为一个本土政党的关键,这样,不论选举胜负,朝野才能实现合流,从实现社会稳定,走向正常民主化。
 
在代议政制下,立委是党内主要的势力集合点,国民党本土派主要由地方利益势力组成,多集中在区域立委和地方民代,这些本土地方利益势力的人物之所以集结在国民党旗下,一是国民党的党产能不断为其提供资金(本次立委选举,国民党就分二次为每名党籍立委候选人提供500万元选举补助);二是国民党的黑金传统为这些地方利益势力建立了一套利益套取机制。这些地方势力人物,并不积极执行国民党中央的基本教义主张,而国民党则长期利用这些地方利益势力和人物,建构一套选举的“桩脚”体系,在选举中(特别是立委和地方选举)形成优势。
 
再者,陈水扁执政八年,政绩乏善可陈,民进党形象不佳,无形中壮大了国民党的优势。在国民党自以为2008年选举(特别是立委选举)必然大胜的形势下,降低国民党的政党票,甚至在政党票中击败国民党,是削弱现在把持国民党中央,长期推动社会对抗的国民党基本教义派,促成国民党转型的时机。如果在民进党政绩、形象不佳的情况下,国民党政党票输给民进党,足见中国国民党不受欢迎的程度,必将激起国民党检讨和转型的动力。
 
为此,李登辉决意与深绿决绝,把台联拉出绿营,把台联中的绿色人物清理掉;同时,李登辉与红蓝媒体互动,对陈水扁全面开火,直斥其弊,与民进党和绿营区隔。李登辉此举,等同台联放弃绿营选票,把绿营政党票,集中给民进党。此其一。
 
李登辉把绿营选票集中给民进党的同时,以批评陈水扁,吸住那些原本支持民进党而不满陈水扁和民进党表现的中间选民,使其票不转投给国民党。此其二。
 
马英九宣布尊李,走李登辉路线,抢攻中间选民选票;李登辉放弃绿营,回撤中间路线,化解马英九尊李的效应,此其三。
 
上述三点是防守,第四点是进攻。李登辉与传统“独派”切割,重举“经营大台湾、建立新中原”的大旗,直接捣入蓝营的阵营,分割浅蓝的选票。
 
司马文武以剑道形容李登辉和国民党的关系:两者思考逻辑和反应模式完全不同,国民党大老对剑道毫无所知,对李登辉无法防备,等到发现他出招的时候,战斗已经结束了!此话有理,国民党大佬和支持国民党的红蓝媒体,一直看不出李登辉的剑路,还在为李登辉舞剑喝彩助阵,奇妙!
 
 
2、把握关键少数票
 
在台湾蓝绿对垒,阵营分明,势均力战的政治现实下,决定总统选举胜负的关键是中间选民,掌握住中间选民的关键少数票,就掌握了政治的制高点。
 
李登辉与绿营切割,独立于蓝绿,凭一已之力,攻中间选票,此举让台联失败基本教义票,冒政党票不能过5%之险。但是,只要台联能获得20至30万中间选民支持,此票便是决定总统选举胜负的关键少数票,李登辉将凭此临门一脚,再乾坤!
 
“建立大台湾,经营新中原”,李登辉路线,在普遍缺失价值观的华人社会,何处有知音?在利益集团和黑暗势力的夹击下,这位八十六岁的老人,站在台湾这个小岛的玉山山脉,可知寒否?
 
(三百门渔夫,2008年1月10日)
**********************************
三百门渔夫博客http://hexun.com/sanbaimen/default.html

责任编辑: 郑浩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0112/70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