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存照 > 正文

陈至立揭穿了自己的“政绩工程”

作者:

 

自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教育当局一直公开表示:自江泽民时代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已进入了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并以此作为江泽民政绩的一个例子。可是,近日负责中国教育问题的国务委员陈至立却又承认:中国中高等教育入学率落后发达国家30年,至於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口比例,甚至是远低於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应该指出,陈至立从吹嘘“中国教育事业已进入了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到面对现实承认“中国中高等教育入学率落后发达国家30年”、“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口比例远低於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不得不算是一大进步。但换了一个角度看,她在十六大前后把“远低於中等发达国家”的中国教育说成“最快最好”,这又算不算是“政绩工程”?

从逻辑上讲,“中国教育事业已进入了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跟“中国中高等教育入学率落后发达国家30年”并不一定互相矛盾,但既然中国的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口比例“远低於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中共十六大仍强调“中国教育事业已进入了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则明显是有点说不过去了。

陈至立在最新出版的《求是》杂志撰文指出,中国中等及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30年以上,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口比例远低於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文章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1%,教育人口约占世界的26%。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学历教育”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2%。“学历教育”是指受教育者经过政府教育考试或者政府规定的其他入学方式,进入有关部门批准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获得政府承认的学历证书的教育形式。换言之,一些未获教育部问批淮的民办学校也在中国教育扮演了重要角色。

陈至立文章承认,人均受教育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与国际上还有相当的差距。中国中等及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相比落后15年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30年以上,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口比例远低於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陈至立的文章也坦承,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之间尚不协调,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发展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教育品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改革需要深化;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教育薄弱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教育投入不足,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些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相对於她在十六大之前的表现,这种承认问题的态度无异也是一大进步了。

在今年的中国政府报告中,出身自教育世家的中国总理温家宝明确指出:今年中国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的增加幅度,也是自1949年以来最大的。温家宝表示,今年,要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这将使农村一点五亿中小学生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另外,政府也要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他又指出,今年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235亿元(人民币,下同),比去年增加395亿元。但是,要推动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也需要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这是否能做到,又是一大未知之数。

责任编辑: 郑浩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7/0602/42846.html